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相关记录386条 . 查询时间(1.539 秒)
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历经5年潜心研究,研发出具有长效稳定抗凝涂层的ECMO系统,未来将实现具有更好生物相容性的整套国产化高端医疗器械投入国内市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范先群教授课题组与泉州师范学院杨大鹏教授课题组合作,开发一种蛋壳来源的新型骨修复纳米材料,该材料具有环保、仿生、骨诱导的特性,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开发提供思路。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 10.652)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论文题为“Integrating eggshell-derived Ca...
“纳米催化医学”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研究员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提出的前沿学术思想,旨在通过响应肿瘤部位的特异内场微环境或外源性激光、超声作用场,利用无毒/低毒纳米材料所引发的瘤内原位催化反应,高效地实现肿瘤细胞的氧化损伤及细胞死亡。这一催化肿瘤治疗方法不使用高毒性化疗药物,具有其高效、特异性强、安全性高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同行的认可,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乐乐研究员课题组与赵宇亮院士课题组合作,在DNA纳米医用器件的精准调控和肿瘤诊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An Orthogonally Regulatable DNA Nanodevice for Spatiotemporally Controlled Biorecognition and Tumor Treatment”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2020...
2020年6月18日,知名出版社Wiley旗下权威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线报道了生命学院杨光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可注射、电活性自愈合凝胶敷料的快速制备及其活动部位伤口修复的评价》(Rapid fabrication of self-healing, conductive and injectable gel as dress...
2020年6月22日,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唐点平教授收到国际先进材料协会执委会贺函,祝贺其当选为2020年国际先进材料协会新进会士(Fellow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dvanced Materials,简称FIAAM),并邀请其在7月20日至8月15日之间通过网络在线做会士报告(Fellow Lecture),并颁发会士证书。这是唐点平教授于201...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院士、黄浙勇副教授与复旦大学药学院庞志清副研究员合作开发了一种单核工程化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外囊泡,用于增强干细胞外囊泡对缺血性损伤心肌的归巢和修复作用。相关成果论文以《单核细胞仿生物修饰间充质干细胞外囊泡改善其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归巢》(“Monocyte mimics improve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
由天然高分子制成的物理水凝胶因其特有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可生物降解性,在生物医用材料、环境保护、柔性电子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通过阴、阳离子天然聚电解质构建的聚电解质复合物理水凝胶,还具有交联结构动态可逆、电荷传输性能优异等独特优势。从虾蟹壳废弃物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作为是自然界中唯一碱性多糖,是构建天然高分子基聚电解质复合物理水凝胶的主要阳离子聚电解质骨架材料。但是,由于壳聚糖溶...
2020年5月20日,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兰雨研究员课题组的合作研究在人类巨噬细胞发育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题为“Deciphering Human Macrophage Development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基础医学院边志磊博士后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兰雨研究员和暨南大学“珠江学者”讲座教授刘兵研究员为论文的共...
2020年5月19日上午,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隆重举行,授奖308项(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由刘宣勇、曹辉亮、张先龙、乔玉琴和丁传贤完成的《骨植入用钛合金抗菌和成骨性能调控及机制》项目和由黄富强、林天全、毕辉、唐宇峰和刘战强完成的《面向高功率储能应用的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项目均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治疗冠心病、脑中风、大动脉血管瘤、房颤等疾病(如图1)微创手术的成败及患者的舒适性,与中空纤维管有密切关系。太软,不能顺利通过血管到达病变位置,并且强度不够容易导致手术失败;太硬,患者的舒适性降低,容易刺破血管内壁造成手术事故。作为先进的纤维材料,微创伤介入医疗中空纤维管的制备技术长期被国外公司封锁,市场遭到垄断,有“卡脖子”风险,国内临床使用大量依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余祖江教授团队联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许国旺团队、美国NIH庄正平团队,基于近十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发现高氨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疾病进展,随后通过多团队协同创新,揭示高氨通过调控能量代谢重编程促进ACLF进展的分子机制,并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以证实。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尖端科学》, IF=15.8)杂志上。余祖江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
近日,化学与化工学院陆杨研究员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以及华南理工大学杨显珠教授课题组合作,以具有粘流态内核的mPEG-b-PHEP胶束作为纳米载体,包载磁性纳米立方体和具有肿瘤杀伤效果的中成药有效成分大黄素,实现恶性肿瘤的核磁共振造影成像(MRI)引导的磁热-化疗联合治疗。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增强磁热治疗效果的方案,相关成果以“Ferrimagnetic mPEG-b-PHEP c...
近日,我校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收到Acta Materialia, Inc.执行秘书长Carolyn Hansson博士来信,经Acta Materialia, Inc.理事会任命的评奖委员会评选,四川大学张兴栋院士获得了第14届Acta Biomaterialia金奖(Acta Biomaterialia Gold Medal),该奖将于2021年举行授奖仪式。
近日,我所微流控芯片研究组(1807组)秦建华研究员团队在实现功能类器官可控负载与培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建立了一种基于双水相液滴微流控系统的杂合水凝胶微囊可控制备新体系,可高通量产生干细胞来源胰岛类器官,并利于降低其变异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