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兽医学 >>> 家畜病毒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家畜病毒学相关记录175条 . 查询时间(1.534 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基础免疫团队郑永辉研究员和张险峰博士在艾滋病天然免疫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发现抗艾滋病病毒的天然免疫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病毒学著名专业期刊《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丝氨酸整合因子(SERINC)是一种膜蛋白,其家族共有5个成员,其中SERINC5和SERINC3是目前最新发现的抗艾滋病病毒的天然免疫分子,可阻断病毒感染...
导致大量小头症的寨卡病毒现在遇到了克星。北京时间12月15日3时,《科学·转化医学》期刊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严景华团队和高福团队从中国寨卡康复病人体内鉴定出高效、特异的寨卡病毒单克隆抗体。实验表明,这种抗体能有效治疗小鼠体内的寨卡病毒感染。寨卡疫情自去年在巴西暴发后,迅速在南美、中北美加勒比海地区蔓延,并扩散至69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报道全球有近200万人感染了寨卡病毒。中国从今年2月报道首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调控猪瘟病毒复制的宿主分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2(MEK2),并阐明了其调控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病毒学专业期刊《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并被编委评为该杂志的亮点(Spotlight)文章。猪瘟是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传播快、死亡率高,给世界各国的养猪业造成重大...
记者2016年7月18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揭示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感染致病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病毒学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上。据了解,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以仔猪呕吐、腹泻、脱水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自2010年以来,我国出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毒株,致病性明显增强,造成7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较高...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程世鹏研究员领衔的特种动物病原与免疫团队,在犬细小病毒(CP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上取得进展,国内首次分离鉴定了CPV-2c型病毒,该毒株为结构蛋白VP2上第5位氨基酸为甘氨酸突变的变异毒株。相关研究部分结果已在国际专业期刊《传染、遗传与进化(Infection, Genetic and Evolution)》上发表。
2015年12月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动物流感病毒的进化及其与宿主互作机制”启动会。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副院长唐华俊,黑龙江省副省长胡亚枫、黑龙江省科技厅厅长杨廷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沈岩,生命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杜生明出席会议。
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动物病原监测与流行病学研究创新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一个新的病毒核酸模式识别受体——RNA解旋酶19A,并阐明了该受体识别病毒核酸、激活炎症小体、促进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2015年11月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免疫学》杂志上。
近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了解到,该所动物病原监测与分子流行病学创新团队发现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自然重组毒株。研究结果日前发表在《病毒学杂志》上。进一步研究证实,该毒株是由北美一个输入分支毒株与我国当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发生自然重组,从而引起感染猪发病。这一发现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行病学研究、疫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蔡雪辉研究员领衔的动物病原监测与分子流行病学创新团队发现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自然重组毒株。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病毒学杂志》上。
2013年6月,在台湾发现了全球首例人类感染H6N1亚型禽流感病例。从患者体内所分离的病毒基因序列显示,此病毒为一典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台湾本土家禽中的H6N1病毒株非常接近,其跨物种传播的分子机制成为世界科学家所关注的焦点,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高福课题组在此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于5月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杂志The EMBO Journal上。
记者2015年4月13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经多年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猪瘟病毒受体即层粘连蛋白受体。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著名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专家认为该成果将有助于增进对猪瘟病毒复制机理的认识,同时可以针对细胞受体设计特异性抗病毒策略。此外,还可以利用已发现的细胞受体重构适合病毒生长繁殖的细胞系,有效提高猪...
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猪瘟病毒受体即层粘连蛋白受体。这将有助于增进我们对猪瘟病毒复制机理的认识,还可以针对细胞受体设计特异性抗病毒策略,利用已发现的细胞受体重构适合病毒生长繁殖的细胞系,有效提高猪瘟疫苗的生产效率。此项研究对于猪瘟疫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下,中国农业大学刘金华课题组和国外学者合作发现,单一基因型H9N2流感病毒在我国鸡群中的优势流行为H7N9流感病毒的重排提供了充分条件,从而阐明了新型H7N9流感病毒产生的深层原因。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据了解,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重排病毒,其6个内部基因全部来自鸡源H9N2病毒。不过,使H7N9病毒获得全部鸡源H9N2病毒内部基因的原因、H9...
自2010年春季以来,中国主要养鸭地区相继爆发一种引起雏鸭高热、食欲不振、生长迟缓、产蛋下降,乃至停止的新发鸭坦布苏病毒病。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率先从发病鸭场分离鉴定出引起新发鸭传染病的病原,将之命名为“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并成功研制出“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FX2010-180P株)”。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闫喜军研究员主持的“毛皮动物犬瘟热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4年度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该成果首次在国内系统地完成了我国毛皮动物(水貂、狐狸、貉)犬瘟热病毒(CD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澄清了我国毛皮动物CDV基因分型情况及其在时间、地域上的遗传变异规律,为了解我国CDV流行动态及疫情预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