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畜牧学 >>> 畜牧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畜牧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00条 . 查询时间(4.37 秒)
据中国工程院网站2015年11月7日发布的消息,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教授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建忠教授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主要从事动物源性食品药物残留检测技术、动物源病原微生物耐药性产生、转移及风险评估和兽药环境生态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畜营养与调控创新团队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长期慢性热应激下育肥猪空肠蛋白质变化规律,发现调节肠道通透性和功能的关键代谢通路,从蛋白质水平上揭示了育肥猪适应长期慢性热应激的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分子内分泌(Journal of Molecular Endocrinology)》杂志上。
为了弘扬兽医师的兽医精神,树立牧场一线工作的兽医技术人员和从事牛病研究的科技人员形象,引导奶牛养殖业持续发展,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于2015年9月-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15年度"优秀青年奶牛兽医工作者"及"优秀青年牛病科研工作者"评选活动。通过这次评选活动,旨在提高一线兽医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责任心,鼓励从事牛病科研工作者不断地进行创新性研究,从而助推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9月29日,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9月30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荣获2015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外国专家和他们的亲属。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吴建平教授所领团队实施的“青藏高原牧区家庭牧场资源优化配置技术模式试验与示范”等引智项目所引进专家David Camp获此殊荣并受到国务院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2015年9月16日,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第五届技术交流会在随州举行,交流会由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主办,华中农业大学及随州综合试验站站承办。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吴平及科发院、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交流会开幕式。
中国是世界上牛品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秦川牛、鲁西牛等地方牛品种(系)代表了中国优良的牛品种(系)。为进一步挖掘中国地方黄牛优异种质资源,解析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加快中国特色优异肉牛新品种选育进程,2013年科技部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启动了“中国肉牛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课题,近日科技部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办,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肉牛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课题进...
据汤姆森路透发布的年度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农业大学李德发院士主编的国际期刊JASB,在创刊5周年之际获首个影响因子,在该报告收录的同一领域全球55种期刊中排名第九位。最近20多年我国畜牧业飞速发展,但畜牧科技和生物技术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这种差距,既因为中国畜牧科技研究属于“后发”,也有缺少“对话”的原因——全国从事畜牧科技研究专家很多,但参与国外同行交流相对较少,更没有一份植根中国土壤的国...
2015年6月16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所所长、党总支书记施建春、副书记单丽丽率领科技人员到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基地交流学习,参观了该校实训基地,并就畜牧所和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科教合作等事宜进行了座谈。上海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魏华、副院长王军亮、谢锦平以及相关处室领导参加了交流会。院畜牧所20余名科技人员及上海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近日,由青海省科技厅发起并主持的“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平台建设”项目汇报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表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全力支持项目的开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纪远、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钟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邵全琴分别就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平台建设项目、青藏高原青贮饲料微生物技术开...
为严格学术期刊出版资质,优化学术期刊出版环境,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开展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开展了学术期刊认定工作。经过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央期刊主管单位初审上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有关专家严格审定,11月18日公布了全国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贵州畜牧兽医》杂...
2014年10月31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保明博士应邀来畜牧兽医所作学术交流。畜牧所所长郭英主持报告会。 江保明博士为科技人员作了题为“动物及人的肠道病毒流行病学、病毒学与预防”的报告,介绍了当前世界造成人及动物腹泻的诺瓦克病毒、札幌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主要病毒的流行以及其疫苗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探讨了目前我国暴发比较严重的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因及研究方向,会后江博士与科技人员就我国疾病防...
2014年11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首席专家克里斯·麦克斯维尼(Chris McSweeney)博士应邀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访问,与该所专家开展了胃肠道微生物等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瘤胃中甲烷受抑制时氢代谢通路变化”的学术报告,介绍其最新科研进展。
2014年7月25日,科技基础工作专项“棉花病害种类、生理小种分布、为害调查及抗性快速鉴定”项目通过了孙九林院士等专家的验收。中国农科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陆建中主持验收会。该项目完成了棉花病害种类、分布和黄萎病流行规律全国性调查工作,获取了大量基础性数据和病原菌材料,从主产棉区10个省份75市县收集、鉴定了棉花病原1081份,其中黄萎病病原315份;分析了黄萎病病原致病型的遗传变异,开发了基因标记2...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复合性状基因工程猪制备技术获得国际专利授权。
一直以来,草地畜牧系统(土壤-植物-动物)温室气体的排放被人们所忽视。随着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草地畜牧系统排放的温室气体(甲烷、一氧化二氮)已占到相当的比重,尤其在农业和畜牧业发达国家。资料表明,虽然甲烷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仅占15%-20%,但温室效应却是二氧化碳的20-30倍。地处北半球典型地带的中国和美国受全球变暖的潜在影响尤为严重。因此,为了更好地为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提供依...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