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畜牧学 >>> 家畜育种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家畜育种学相关记录197条 . 查询时间(2.203 秒)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学院陈玉林教授团队在动物基因编辑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论文以Efficient generation of mouse models with the prime editing system为题,在《Cell Discovery》期刊在线发表。该研究首次利用引导基因编辑(Prime editing,PE)技术在小鼠基因组上成功的进行了碱基的颠换突变。我校动科学院博士...
近日,牧医所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阐明了动物重要免疫信号通路的泛素化调控机制,为鸡以及其他畜种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抗病育种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开展鸡免疫调控机制研究,从而提高机体抗病力和成活率是提升肉鸡产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能够为抗病育种奠定基础。先天性免疫系统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TLR样受体-MyD88依赖的信号通路是机体感知细菌、真菌及部分病毒感染最重要的通路之一...
近日,我校动科学院肌肉生物学与猪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在动物脂肪发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论文以Urolithin A exerts anti-obesity effects through enhancing adipose tissue thermogenesis in mice 为题,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 生物学》在线发表。该研究首次揭示了陕西特产石榴的肠道代谢产物—Urolithin A抗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畜营养与调控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褐藻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具有缓解小肠粘膜炎症,促进肠道健康的作用机制。该成果可为靶向性调控畜禽肠道健康,促进绿色健康养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也是该团队面向产业饲料禁抗重大需求,科企合作,开发新型绿色替抗产品,构建绿色健康养殖饲料营养体系,推动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
第二十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于2019年12月5-8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承办。在华南农业大学访学的朱志明副研究员与李丽助理研究员参加了会议。
为促进科技合作,推动学术交流,2019年11月1日上午,动科所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岳耀敬博士到所进行学术交流指导。岳耀敬博士作了题为“Precision breeding an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for tropical poultry and cattle productivity and resilience(精准育种和繁育技术应用于热带畜...
2019年8月30日上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研讨会暨模式动物大设施开工启动仪式在我校涿州教学实验场举行。河北省副省长徐建培,项目总指挥、我校校长孙其信,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孟安明,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张国辉,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创新能力处处长任中保,保定市市长郭建英等出席仪式并致辞。我校副校长龚元石主持启动仪式。孙其信代表学校对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河北省委省政府、保定市、涿州市以及兄弟...
应姜雨教授邀请,《Science》封面文章通讯作者Rasmus Heller助理教授8月24日至28日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Wild life genome》的学术报告。报告会上,Rasmus Heller首先介绍了其团队前期对非洲大型动物的群体历史和演化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利用基因组学数据构建了非洲反刍动物的系统进化关系,指出人类活动对各种动物的群体大小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深入介...
2019年7月27日至28日,我校河南固始县教授工作站站长曹志军教授、副站长吴浩博士带领“牛精英”团队刘帅、王靖俊、马玉林等研究生赴河南固始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河南固始教授工作站2018年5月成立以来,工作站按照“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的工作思路,围绕固始县农业产业特点,为推动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逐步形成了“科技服务-自主研发-带动示范”三位一...
2019年4月2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68号公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培育的“阿什旦牦牛”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兰州牧药所在大动物育种方面再次取得里程碑性的创新成果。“阿什旦牦牛”是兰州牧药所历经20余年潜心培育的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精神,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和高原牧区半牧区重大生...
2019年4月11日上午,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肥召开,会议颁发了2018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我校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11项,其中主持获得7项,参与获得4项。张正竹教授主持申报的成果“茶叶数字化品控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创制”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陈黎卿教授主持申报的成果“黄淮海地区麦秸全量覆盖地玉米机械化作业关键技术及装备”和祁克宗教授主持申报的成果“基于微生物工程的生猪安全生产绿色生态控制关键...
近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奖励2018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获奖科技成果和突出贡献奖获奖人员的决定》,新疆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4项科研成果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奖励,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由动物科学学院姚新奎教授为第一完成人,杨开伦、孟军、刘武军等作为参加人申报的《专门化用途运动马培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解决了我国在专门化运动马培育生产...
2019年3月25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为我省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省委书记彭清华出席大会,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讲话,省政协主席柯尊平出席,省委副书记邓小刚主持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省领导甘霖、王铭晖、王正谱、陈文华、彭宇行、陈放、杜抗战,各市(州)、省直各部门负责同志,部分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国有企业负责同志,国家级高新区、绵阳科技城党...
多能干细胞(PSC)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可以长期培养并能进行基因编辑,其在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以及动物育种应用等领域备受青睐。然而,大家畜,如猪,至今没有获得能够进行生殖嵌合、稳定传代、体外长期培养的多能干细胞系。这也是制约大家畜育种的瓶颈。自第一株小鼠胚胎干细胞报道以来,科学家对猪多能干细胞进了30多年的攻关,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仍存在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
2019年1月8日,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校张洪程院士领衔完成的项目“多熟制地区水稻机插栽培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王金玉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优质肉鸡新品种京海黄鸡培育及其产业化”双双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成果均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学校获奖数并列全国高校第20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