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畜牧学 >>> 家畜育种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家畜育种学相关记录197条 . 查询时间(0.925 秒)
近日,由熊本海研究员作为第一著作人、历时4年策划与撰写的中蒙英对照原创性专著《家禽实体解剖学图谱》,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据介绍,该书是继2012年出版《绵羊实体解剖学图谱》专著后的又一本图谱系列丛书,因其原创性突出、科普意义重大,已获得2014年国家出版资金的资助,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教授作序。该书涉及鸡、鸭、鹅3个物种各10大系统,每幅图谱精细、准确表达了绝大部分器官或组织结构特征。作...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与相关单位联合攻关,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航苜1号紫花苜蓿”。该品种日前通过甘肃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此品种育成之前,我国在牧草生产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多叶紫花苜蓿。多叶苜蓿的最大特点是营养物质和产草量高,此次多叶苜蓿新品种的选育成功,对提高我国紫花苜蓿的产量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形成苜蓿产业化方面具有品种资源优势。
近日,我所猪遗传育种创新团队王立贤研究员率领科研团队在猪耳面积性状主效基因挖掘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位于猪5号染色体上的耳面积性状主效基因,研究结果已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期刊2014年第7期。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正式发布2014年度科技成果奖授奖名单,共20项科研成果榜上有名,其中特等奖成果1项、一等奖成果5项、二等奖成果14项。我所2项成果分别荣获特等奖和二等奖。
在“973”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领导的团队继2013年解析山羊基因组揭示羊绒生长的基因基础之后,近日再次携手华大基因研究院、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等国内外机构“破译”了绵羊基因组。至此,所有重要家畜动物的基因组密码全部告破。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晋汾白猪新品种培育与应用”,是由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带头人、山西农业大学李步高教授主持完成的, 在猪育种上取得的一项有价值的重要突破,代表了该领域国内前沿水平。项目针对中国当前养猪生产中存在的育种遗传品质低、杂种优势利用率低等问题,校企合作,在中国猪育种权威专家周忠孝老先生的带领下,历经两代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培育出具有较高生长速度、产仔多、肉质好、抗病力强等优点,适应中国商...
日前,从教育部“爱课程网” 获悉,内蒙古农业大学首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李金泉教授主持的《家畜育种学》课程,顺利通过教育部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严格审核,在中国大学官方网站“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免费开放。
2013年10月27—31日,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主办、四川农业大学承办的第十七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上,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芒来教授主持完成的“竞技马新品系培育及马奶马文化产业化示范与推广应用”成果,获得了“中国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吴常信动物遗传育种奖励专项基金”第三届吴常信动物遗传育种生产与推广成果奖。这是芒来教授研究团队继2011年获得第二届吴常信动物遗传育种科技成果奖之...
2013年7月2日,内蒙古区首批确定的枸杞、小麦、水稻、滩羊、奶牛5个育种项目正式启动实施。这是全区首次设立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新品种选育科技专项,是贯彻落实全区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财政稳定支持社会公益性、基础性科技创新的重大改革。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屈冬玉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2013年6月4日,四川省农畜育种攻关办公室、四川省科技厅组织进行了“十二五”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中期评估。通过18名专家对51个项目和子课题的权威评估,在品种选育、资源创制、转化推广、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由吉林大学农学部畜牧兽医学院动物胚胎工程吉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省动物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子义教授主持,内蒙古大学于海泉研究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张国梁研究员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课题组成员,在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和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下,经过两年协作攻关,于8月6日晚7点48分,在农学部奶牛繁育基地获得一头携带转入赖氨酸基因克隆牛犊。
2010年4月8日,教育部在北京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对中国农业大学张沅教授课题组“中国荷斯坦牛分子育种关键技术研究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 张沅教授课题组历经14年的系统深入研究,构建了中国荷斯坦牛分子育种关键技术平台,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以熊远著院士为首的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汇报,经充分质询和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成果的总体水平居国际先进。
本网讯2009年12月18日,农业部畜牧业司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畜牧业项目工作交流会。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畜牧业司、草原监理中心,全国畜牧总站等单位负责同志及相关科研教学单位的科研人员共80多人参加该会议。
2009年4月23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了“首届北京市发明专利奖”表彰大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冯书堂研究员发明的“一种获得近交系小型猪的方法”发明专利荣获2009年度北京市发明专利一等奖。
我国成功自主培育的“京红1号”“京粉1号”蛋鸡配套系4月18日在京举行揭牌仪式。中科院院士吴常信表示,我国作为一个鸡蛋消费和生产的大国,却长期依赖进口蛋鸡生产的祖代鸡,“京红1号”和“京粉1号”的成功培育对我国蛋鸡良种选育工作以及养鸡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