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农业昆虫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业昆虫学相关记录172条 . 查询时间(1.656 秒)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害虫防控技术研究团队主要从事小菜蛾、烟粉虱、黄曲条跳甲等重大蔬菜害虫抗药性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致力于解决农民的困扰。团队发展至今现有成员11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3人,博士3人。近五年,团队成员晋升正高职称2名,晋升副高职称1名,晋升中级职称1名,引进博士1名,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院金颖之光和金颖之星1人,院青年研究员1人。团队共承担各级项目3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公益性...
2020年11月13日下午,中国农科院资深专家李云河研究员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二化螟与褐飞虱—构建命运共同体互助对抗水稻抗虫防御”的学术报告。李云河研究员通过二化螟和褐飞虱之间“狼狈为奸”的幽默风趣故事,深入浅出,综合运用化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了两种昆虫二化螟和褐飞虱通过协同进化产生了积极利用互利关系。
2020年10月30日下午,由植保所承担的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直播稻高效丰产与绿色保护技术方案” 与“草地贪夜蛾高效生殖调控技术研发与示范”启动会在南京召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病虫害防治处处长刘万才、中国水稻研究所傅强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洪晓月教授应邀参会指导,院科研处及植保所领导、科研骨干等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植保所所长刘凤权主持。
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粮食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了解其遗传背景及其抗药性对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记者10月28日从云南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盛军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首次破解了草地贪夜蛾耐药基因组。当地时间10月27日,国际权威期刊《蛋白质与细胞》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寄主植物多达350多种,其中包括玉米、小麦、甘蔗、水稻、花生和辣椒等80多种经济作物。2019年1月草...
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共生微生物参与和调控宿主的生命活动。绝大多数昆虫体内都含有共生细菌,这些共生菌参与和调控宿主昆虫的生长发育、营养代谢、生殖、抵御不良环境等基本生命过程,往往是宿主昆虫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然而,大部分的共生菌只能生活于昆虫体内,不能独立生存。因此,通过长期的共生进化,宿主昆虫都能准确无误地将这些共生菌传给子代,但是有关传播的过程和机制则知之甚少。近期,SCIENCE CHINA ...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基础部张金桐教授带领的农林害虫生态防控团队,在樟子松蛀干害虫樟子松梢斑螟性信息素鉴定及性引诱剂研发工作中又取得了重要突破。团队在鉴定出雌性樟子松梢斑螟性信息素的基础上,成功合成了樟子松梢斑螟的性信息素,所研发的性引诱剂及诱芯在黑龙江省西部樟子松人工林的林间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引诱效果。
近期,山西农业大学基础部张金桐教授和刘金龙教授带领的农林害虫生态防控团队成功鉴定并合成出了园林常见害虫榆斑蛾性引诱剂,所研发的榆斑蛾性诱芯产品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灰榆林和山西定襄县的林间试验,均取得显著效果。
茶尺蠖是我国茶园最重要的咀嚼式害虫,我所科研人员前期研究发现病毒敏感和抗性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大于3.7%,进而提出茶尺蠖分化为2个类群,并证明其存在不对称生殖干扰和生殖隔离现象。然而,导致生殖隔离的原因和机制不明确。共生菌在调节昆虫生长发育、免疫及生殖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近日,我所科研人员在昆虫学专业期刊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发表题为“Comparat...
2020年5月11日,从中国林科院获悉,该院专家成功构建出包含30条染色体的马尾松毛虫高质量基因组,日前该成果在《分子生态资源》杂志在线发表。这是枯叶蛾科昆虫的首次基因组解析,将为马尾松毛虫和其他枯叶蛾科昆虫的功能和进化研究提供重要依据。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面积最大的针叶林食叶害虫,其幼虫取食松针。虫害爆发期间连片松林在数日内被蚕食精光,远看枯黄、焦黑,如同火烧一般,被称为“不冒烟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虫害防控创新团队和美国康奈尔大学BTI合作解析了世界重大农业害虫温室白粉虱基因组,揭示了其发育特异性表达和抗药性分子机制。温室白粉虱基因组的解析对深入开展白粉虱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植物-昆虫-微生物及病毒互作、粉虱类害虫抗性治理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分子生态资源(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
许多昆虫在世界范围内正在苦苦挣扎已不是什么秘密。据来自21个国家的70多名科学家称可以解决昆虫的这些问题。他们的昆虫保护和恢复国际路线图于本周发表在《自然生态与进化》杂志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6 January 2020, online via DOI: http://dx.doi.org/10.1038/s41559-019-1079-8)。该路线图包括了从...
隐翅虫总科(昆虫纲:鞘翅目)是动物界最大的类群之一,已知约7万种。然而,现有研究对于隐翅虫总科物种多样性的起源并没有非常令人信服的解释。目前关于甲虫多样性起源的假说(例如与被子植物共辐射假说)大多适用于植食性甲虫,对隐翅虫这类非植食性甲虫的物种多样性形成机制的解释并不充分。
2019年9月21日-24日,植保所刘波微研究员和李洪浩博士参加西南大学举办的“植物病原与寄主互作及病害防控”研讨会。来自于美国、英国、比利时、加拿大、荷兰、挪威、中科院、华中农大和西北农大等十五位专家做了精彩报告,使我们了解到国际、国内研究的科研动态和前沿水平,也为我们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
近日,国际昆虫学顶尖刊物《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昆虫学年评)在线发表了我所农业昆虫研究室高玉林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的特邀综述文章 “Invasion biology, ecology, and management of the Western flower thrips”,全面系统阐述了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西花蓟马入侵生物学、生态学与综合治理最新研究进展。
2019年9月11日,日本国家农业与食品研究组织(National Agricultural and Food Research Organization, NARO)研究人员秋月岳主任研究员、真田幸代博士和村田未果博士一行3人应邀到植保所开展学术交流。会议由植保所副所长李振宇主持,相关科技人员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