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农业资源利用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业资源利用相关记录103条 . 查询时间(3.714 秒)
近日,“青岛土壤腐蚀试验站建设及数据积累”专项暨“青岛土壤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示范站顺利通过了由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组由7位长期从事环境腐蚀的专家组成,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主任李晓刚任组长。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给予2015年度博士后综合评估优秀的设站单位和博士后管理工作者通报表扬的决定》(人社部发〔2015〕95号),南京土壤研究所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后流动站在综合评估中获得优秀,是中科院在此次综合评估中获得优秀的23个博士后流动站之一。
2015年3月19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李辉副所长、王兴发主任、种质库主任耿立格研究员一行3人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基因中心参观交流。基因中心罗利军主任、基因资源库杨华副主任接待了来访客人。双方就地方性资源库的日常工作开展、资源共享、成果展示等方面作了广泛交流。同时,对地方资源库下一阶段的相互合作交流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稻田是大气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排放源,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稻田甲烷排放是土壤中甲烷产生、氧化和传输三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由于测定技术和研究方法的限制,有关稻田甲烷排放机理方面的研究,特别是甲烷产生途径和氧化百分率方面的研究相当欠缺。稳定性碳同位素自然丰度法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灵敏度较高的研究方法,它根据测定甲烷排放各过程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来定量评估甲烷产生途径和氧化百...
2014年4月10日,河北农业大学王志刚校长、马峙英副校长、科学技术研究院李博文院长等一行8人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考察交流。考察团参观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家精准农业示范基地、国家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和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就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开展合作的相关事项进行了座谈。李云伏院长与考察团就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科技支撑京津冀农业一体化发展,促进相互合作进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于2012年2月20日至25日在北京组织了“2011年地球科学领域重点项目结题检查与中期评估会议”,由我所承担的“全球变化背景下农作物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与响应机理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了中期评估检查。本项目于2009年批准立项,将于2013年12月结题,由唐华俊研究员主持。
2011年10月21日,孙鸿烈院士在参加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30周年庆典暨“环境变化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在刘昌明院士、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马七军等的陪同下,到栾城试验站考察指导工作。
2011年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中国陆地碳收支评估的生态系统碳通量联网观测与模型模拟系统”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4月16-17日,国家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对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评估。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我所常务副所长沈仁芳、党委书记林先贵、副所长蒋新、副书记蔡立等领导出席了4月16日上午举行的评估汇报会。
按照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批要求,“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在广泛征求国家相关部委意见,并通过部委会审之后于去年10月上报国务院。近日,《规划》得到了国务院的正式批准。该《规划》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持,并联合海南省土地储备整理交易中心及武汉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广州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环科院等单位的30多位科研人员共同...
近日,经中国科学院人教局批准,由水保所上报的史志华教授入选院“百人计划”,享受“百人计划”入选者荣誉称号。 史志华教授主要从事土壤侵蚀研究,在水土流失机理、土地利用格局与水土流失响应、农业面源污染模拟及其防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刊源10篇。初选专家组认为,史志华的研究工作创新特色明显,特别在南水北调、三峡等重大工程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受损生态系统综合...
我所承担的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农业清洁生产与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集成配套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启动会于2009年12月15日在北京成功召开。专项的行业主管部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刘艳副司长,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产业技术处张国良处长、资源环境处方放副处长,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庄绪亮处长,我所蒋新副所长,以及主要协作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王道龙所长等领导出席了项目启动...
我所主持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配套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11月26日在南京正式启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的行业主管部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刘艳副司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周健民院长,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张坚勇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黄铁青处长,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段子渊处长,我所沈仁芳常务副所长,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产业技术处陈彦宾...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于2005年正式成立。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研究高强度人为活动下土壤资源的演变规律和退化防治措施,建立土壤资源信息系统,实现土壤资源数字化管理;研究土壤养分供应与植物营养调控原理和方法,建立水肥高效利用与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土壤污染及其修复理论和技术,保障土壤环境质量;研究土壤利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探索农业与环境协调的发展模式;...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于2005年正式成立。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研究高强度人为活动下土壤资源的演变规律和退化防治措施,建立土壤资源信息系统,实现土壤资源数字化管理;研究土壤养分供应与植物营养调控原理和方法,建立水肥高效利用与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土壤污染及其修复理论和技术,保障土壤环境质量;研究土壤利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探索农业与环境协调的发展模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