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生态学相关记录526条 . 查询时间(1.781 秒)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传播和扩散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人工湿地因其低能耗和易于管理的优势在污水处理中被广泛应用,但人工湿地系统中ARGs的迁移问题也逐渐引起关注。尽管土壤-植物系统中ARGs的迁移和扩散已有研究,但ARGs在人工湿地中的迁移扩散特征与土壤-植物系统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因为人工湿地系统中ARGs的来源是连续的,且其水分蒸发程度较高,导致ARGs扩散至大气中的趋势可能更为明显。...
2024年,除了传统的土壤干旱,大气干旱(即饱和水汽压差增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大气饱和水汽压差(VPD)表征了大气饱和水汽压(SVP)与实际水汽压(AVP)的差值(即VPD=SVP-AVP)。VPD增加意味着通过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植被受水分胁迫的程度。植物为了减少水分损失,会关闭气孔;但关闭气孔的同时也会限制植物对CO2的摄取,从而降...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用地膜的使用量高居不下,残留在土壤中的农用地膜经一系列环境因素破碎成塑料纤维、碎片或颗粒等,导致微塑料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微塑料作为一种高碳聚合物,在持续崩解过程中会改变土壤碳代谢微生物群落功能。
土壤表层碳库约是大气碳库两倍以上。2022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21次缔约方大会上,由法国农业部提出,UNFCCC启动了“千分之四全球土壤增碳”计划。该计划通过土壤增碳千分之四,可抵消当前全球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土壤碳汇成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自然解决方案之一。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基于当前地球系统模式对土壤碳源汇效应的模拟预估仍存在不确定性,这一研究热点也是当下全球碳循...
近日,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朱治强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EDDS添加对王草-印度梨形孢共生体系修复Cd-Cr复合污染土壤的根际生态及微生物调控的影响”的研究论文。
2023年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刘小京研究组围绕盐碱区咸水、植物和土壤等资源利用开展了系列研究,在盐碱地土壤热特性、咸水入渗淋盐过程、植物适应非均匀盐分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土壤有机碳是最大的陆地碳库,对大气CO2浓度具有重大影响。若土壤有机碳增加4‰,可从大气中去除600万吨CO2。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由于土壤排水不良导致地面表面水分积累而形成的,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尽管湿地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6%,但却储存了全球约12-15%的土壤碳。然而,由于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干旱事件,全球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导致地表水文发生重大变,导致湿地...
第40讲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金玮研究员做客海南生态文明大讲堂。
土壤有机碳(SOC)是评估土壤质量和粮食安全的主要指标之一,由于SOC对土壤、水体和粮食等具有重要作用,需要被准确的监测。自然土地的不断开垦对土壤有机碳变化产生严重的影响。研究发现,森林开垦会导致8.5%-42%的SOC流失,草地开垦则导致了12%-59%的SOC流失,超过300年的耕地开垦导致土壤有机碳流失18.1 g kg-1。因此,采用定量化手段探究耕地开垦对SOC的影响是必要的。高效、快速...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显著改变了黄土高原的植被格局,大量浅根植物转化为深根植物,两类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的差异对土壤水文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此背景下,亟需明确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及其对土壤水平衡的影响机制。但当前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的解析方面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在量化各不确定性来源的基础上推荐最优方法。特别是,深根植物下和深厚土壤剖面中土壤水平衡各分量如何分解量化,也是当前的难点和热点。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术团队揭示了绿肥内源驱动土壤健康的生物学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2023年11月25日,湖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三普”)外业质控团队、省“三普”外业技术专家组、湘西州土肥站和吉首市土肥站领导在吉首现场考察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亚热带农业生态所承担的湘西州剖面样点调查与采样项目实施情况,并对采样组进行了技术指导和交流。陈香碧研究员代表项目团队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亚热带生态所承担湘西州任务内容、现阶段进展、工作计划及团队运行机制。李裕元研究员作为踏勘组资深专家...
生物结皮是干旱地区关键的生物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土壤CO2交换,在土壤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生物结皮可通过产生光合和呼吸作用直接影响土壤 CO2 交换,还可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栖居环境间接影响土壤碳释放。现有研究表明上述影响均受到水热条件调控,但生物结皮在全球干旱区温度和湿度梯度下对土壤净碳交换(NSE=呼吸-光合)的影响尚不清楚,且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张金波教授和孟磊教授团队Ahmed S. Elrys教授发现全球范围内土壤氮固持和有效性存在干旱阈值。该研究成果以“Aridity creates global thresholds in soil nitrogen retention and availability”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上。
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田有机污染生物消减创新团队揭示了阻控潮土中不同形态磷迁移的关键因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