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学 >>> 土壤环境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环境学相关记录315条 . 查询时间(1.781 秒)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据联合国数据统计,到2050年全世界约有7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尽管城市区域仅占据地球表面的很小一部分,但城市作为人类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区域,城市化进程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库(例如,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等),导致土壤有机碳库数量和空间分布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面积快速扩张,城市土壤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开展城市...
2021年12月18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和标准”项目组,组织召开了该项目下“场地土壤生态环境损害调查技术研究”课题关于“污染场地高效调查方法研究”专题研讨会。会议采用现场与腾讯视频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有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辽宁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医科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所所长、沈阳建筑大学城乡规划博导、辽宁大学城...
2021年11月10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马秋林副主任带队来南京所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立法调研。马秋林副主任一行首先考察了南京所科研新区。在所大数据中心,调研组察看了国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管理系统,听取了赵克强所长关于南京所总体情况和支撑江苏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介绍,以及土壤中心龙涛副主任关于南京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及科研成果的介绍。马秋林副主任对南京所的科研工作给了充分的肯定,特别强调:南京...
由东南大学联合相关单位起草的团体标准《污染土壤综合利用烧结制砖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已完成。为保证该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现公开征求意见。
近期,首届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大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发布了“十三五”广东省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我院仇荣亮教授、汤叶涛教授、王诗忠教授等牵头完成的《多金属污染土壤植物联合修复技术体系及应用》项目入选其中,是中山大学唯一入选的科技成果。
从铀矿开采、核燃料加工、核能发电、乏燃料处理到核废料处置的整个过程中,铀(U)都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环境系统,给生态环境系统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直接危害和潜在威胁。环境系统中,U主要以+6和+4两种化学种态存在。一旦U(VI)进入土壤系统后,将不可避免地与土壤各种组分发生吸附-解吸、氧化-还原、沉淀-溶解、矿化等作用,进而影响U在土壤介质中的微观赋存状态、迁移、转化和循环等地球化学行为。对于U(VI...
南开大学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开放基金的申报,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来自20个院校和研究机构的20份申请书。根据《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开放基金指南》,依据同行专家评审意见,现将本年度拟资助的项目公示如下。同时,欢迎本次没有获得立项的申请人继续关注重点实验室的工作。
砾石是指粒径大于2mm的矿物颗粒,其广泛分布在全球土壤中。以往的研究中,砾石分布特征对土壤水文过程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机制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当前研究尚不清楚砾石如何作用于土壤碳氮输移循环,从而影响水环境与温室气体排放。
2021年10月21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周丰课题组在Nature Food上发表题为“Global mapping of crop-specific emission factors highlights hotspots of nitrous oxide mitigation”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全球农田氧化亚氮(N2O)排放因子(EF)的空间分异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机制,并量化了全球农田N...
土壤污染是园林绿化健康发展的一大隐患。近日,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的土壤污染防治专题培训会在线上举办。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王小平表示,土壤污染防治是北京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切实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是关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做好土壤污染防治是园林绿化部门责无旁贷的重点工作。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常规水资源安全利用创新团队在植物修复养殖废水灌溉农田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抗生素-抗生素抗性基因复合污染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田间试验探明了黑麦草和印度芥菜间作模式对土壤复合污染物的去除机制,为植物修复技术应用于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全环境科学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上...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8月18日公布的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2021年共获得6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立项资助(全校共19项),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青年科学研究项目3项,地区科学基金研究项目3项。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张霖研究员课题组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远航院士等合作研究,指出我国华北平原夏季大量土壤氮氧化物排放降低了人为减排对控制臭氧污染的有效性,并导致一种“惩罚效应”,为我国大气臭氧污染治理带来新挑战。相关成果2021年8月1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