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交通运输工程 >>> 水路运输 >>> 航海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航海学相关记录38条 . 查询时间(1.375 秒)
日前,第二届中国航海学会青年科技奖评审结果揭晓,我校航海技术特色专业责任教授、航运学院博士生导师徐言民教授喜获该奖项。中国航海学会青年科技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获奖人数不超过10人,旨在奖励在航海事业、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为学科发展、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40周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近年来,徐言民教授一直致力于E-航海、水上交通环境与安全保障领域基础前沿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研...
2016年12月16日,受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委托,交科院交通科技管理中心在大连海事大学组织专家对我校承担的交通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重点平台)“应用于全任务交互式拖轮模拟器的拖轮作业数学模型研究”(项目号:2014-329-225-370)进行了结题验收。评审会由交科院交通科技管理中心牛犇主持。验收专家组由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海军大学舰艇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集美大学、...
12月5日至6日,由武汉理工大学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海事安全与北极航运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aritime Safety and Arctic Shipping (MSAS))在汉举行,副校长陈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国、俄罗斯、英国、芬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和企业界代表等注册参会。
由国家航海日活动组织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中国航海学会主办,《舰船知识》杂志社、中国船舶在线网站承办,《中国船舶报》、新浪军事等多家媒体协办的“2015年全国舰船及航海知识竞赛”于7月11日8:00~7月17日20:00举行,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参赛者登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网站参加竞赛活动。
2014年11月17日“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与“中国蛟龙号科考”双LOGO全球征集活动在京启动,即日开始至2015年2月17日,蛟龙号将面向全球华人征集LOGO标识。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和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主要应用于中国深海科考。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海试成功下潜至7062米,刷新了世界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纪录,也标志着我国深海载...
研制万米级载人深渊器挑战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国际海洋领域极具标志性和影响力的科技工程。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技中心获悉,该中心通过吸引民营资本参与的方式,自筹经费启动中国万米级载人深渊器“彩虹鱼”号的研制工作,并计划2019年载人挑战马里亚纳海沟。
2014年8月7日中国航海学会航海遥感专业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暨学术交流会在北京江苏大厦召开,标志着中国航海学会的第20个分支机构正式成立。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刘功臣、秘书长赵东野出席了会议,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以及来自国防科工局、海军、海洋、国土、住建、交通、航天、测绘、高校和科研院所等领域的代表近40人出席了会议。
2014年8月8日,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徐祖远与徐国裕一行在北京中国航海学会进行了会谈交流。双方围绕学术活动、团体发展、合作共赢以及通航安全、航标航路规划、教育科技、商船人力资源、海事保险等话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友好的交流并取得共识。双方一致认为,两岸和平发展的态势为海洋学术交流带来了难得的契机,通过本次交流会谈增进了相互了解,有助于建立双方工作联系机制。双方商定,通过邮箱、网站和双方秘书处等形式加...
2014年3月11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水面支持系统移交工作会在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召开。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飞出席。会议听取了中船重工集团第701研究所关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水面支持系统前期情况及移交方案的报告,并对相关移交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要求在5月20日前,各单位按照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批准的移交方案完成水面支持系统的各项移交工作。
厦门集美大学16日向中新社记者披露,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联合福建省发改委设立在集美大学的船舶导航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共同编写的《北极航行指南(东北航道)》预计今年6月完成。
据中国科协日前公告,2013年度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以下简称“出版资助计划”)申报著作终评会议12月2日在北京召开,经出版资助计划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学者评审,拟资助《腔静脉外科》等46部著作出版,由中国航海学会推荐的《港口混凝土结构性能退货及耐久性设计》(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杨国平著)和《综合客运枢纽功能空间组合设计理论与实践》(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齐岩著)两部交通运输类专著名列其中...
“中国2012郑和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国  2012  郑和  论坛  北京       2013/1/4
由中国郑和研究会和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共同主办的 “中国2012郑和论坛”2012年12月2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家有关部委的代表、驻华使节,知名航运、造船、海洋能源企业代表,航海名人、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论坛。
2012年12月28日,圆满完成我国大洋第26航次科学考察的“大洋一号”船返回青岛。自2012年4月28日从三亚起航,“大洋一号”船历时245天,经历6个航段,航程38030海里,调查区域涉及西北印度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尼日利亚几内亚湾和西南印度洋我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 本航次总首席科学家陶春辉介绍说,本航次主要开展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深海生物基因、深海环境和深海生物多样性等多项调查工...
关于召开第七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的通知。
记者从大洋协会获悉,当地时间5月26日下午3时30分,“大洋一号”船历时30天,航程6920海里,圆满完成了中国大洋科考第26航次第一航段的调查任务,提前停靠塞浦路斯利马索尔港进行短暂休整和补给。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