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 核燃料与工艺技术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核燃料与工艺技术相关记录30条 . 查询时间(5.115 秒)
2019年12月20日,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核燃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58/SC5)年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对2020年国际标准提案进行了审核。大会共通过5项国际标准提案作为中核集团下一步重点推进的项目。其中中核矿业编制的“铀矿石浓缩物(U3O8)包装钢桶”是中国铀业唯一通过审核的提案,也是我国铀矿采冶领域首次通过的国际标准提案。
随着“一带一路”的加速推进,华龙一号作为代表我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备受海内外关注。9月10日上午,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核燃料元件顺利通过出厂验收,并启运至福清核电。这是我国核燃料产业和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史上又一里程碑,标志着中核集团有能力为华龙一号国内批量建设及“走出去”提供坚实的燃料保障,同时为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从“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9年3月21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CF3燃料组件在秦山核电二厂2号机组结束全部长循环辐照考验,顺利出堆并完成池边检查,检查结果显示CF3燃料组件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这标志着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大型商用压水堆核电站的CF3燃料组件具备工业化应用条件,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建设以及国内核电大规模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对“华龙一号”和我国核燃料“走出去”以及能源供应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战略...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嬗变化学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利用即时-无冷却混合与微波加热相结合的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UC陶瓷核燃料小球;又采用Pechini型聚合螯合法成功制备了物相单一的UC粉末。科研人员与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SI)合作共同研制一种室温即时-无冷却混合与微波辅助加热相结合的快速溶胶凝胶工艺平台,并利用该平台成功制备出碳化铀核燃料小球(图1所示)。首先利用超声分散的方法将炭黑在纳米水平...
2017年10月16日,中国核学会在山东威海发布“2015—2017年度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其中,由清华大学核研院研发的“全球首条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线投料生产”排在第二位。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的配套建设项目,是全球首条工业规模的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技术由清华大学核研院研发,清华大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生产线于2013年3月16日在中...
2017年7月17日,采用核研院技术、在内蒙古包头市建设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配套项目、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第20万个球形燃料元件成功下线,标志着全球首条工业规模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建成达产。
钍是一种重要的核能燃料,而核纯钍的分离制备是钍核能开发的重要前提。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长春应化所廖伍平课题组开发出核纯钍溶剂萃取分离技术,日前获得澳大利亚专利授权。至此,围绕核纯钍的分离制备,长春应化所已获得3项中国专利授权和1项澳大利亚专利授权,并申请美国专利1项。
这些由1升模块构成的体量轻盈、价格低廉的卫星在子空间项目中非常流行。一旦它们进入地球轨道,同样也可以作出切实的科学成果,如监测大气层或是寻找系外行星。 但它们却受到了缺乏良好推进系统的限制,难以在长时间漂浮或处于控制中。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Angelo Cervone说:“在没有优质推进系统的情况下,我们已经达到了小卫星可以发挥出的最高水平。”
2011年8月31日,美国泰拉能源公司(TerraPower)行政总裁John Gilleland一行5人访问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就在行波堆领域开展技术合作进行了交流。会前,罗琦院长会见了外宾。会议由中核集团核动力工程事业部章庆华副主任主持。
2011年4月13日,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代表团来院访问,就核材料老化、可靠性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进行技术交流。
据路透中文网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燃料回收和材料部主任戴克(Gary Dyck)周一表示,中国在建成一个试验级的核燃料回收设施后,加入了一个“仅有少量成员的”核技术拥有国集团。
2005年6月24日南开新闻网讯: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2004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南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何炳林成为天津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科技重大成就奖的惟一获奖者。
2005年09月20日本报记者 苏敏 来自国家“八六三”计划重大项目———中国实验快堆工程的最新消息:今年8月11日,堆容器首批大型部件吊入反应堆大厅安装。这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程。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消耗量大,煤因环境问题和作为碳氢原料必须节制使用。这样就需要大规模发展核能.由于天然铀资源的有限性,就必须发展快中子增殖堆核电站,...
核燃料循环后段研究有突破          2008/1/16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6-12-7 2006年9月26日 科技日报 吴继宗 原子能院是我国最早从事生产堆燃料后处理工艺研究的实验基地,拥有我国唯一从事后处理工艺研究的甲级放射性实验室。 核燃料循环后段的任务可分力乏燃料后处理和放射性废物处理。乏燃料后处理的目的是从反应堆卸料(即乏燃料元件)中提取未用尽的可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