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仪器仪表基础理论 传感器技术 精密仪器制造 测试计量仪器 天文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大气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技术其他学科 流体传动与控制
搜索结果: 256-27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仪器科学与技术相关记录1534条 . 查询时间(2.778 秒)
2022年11月9日,中科科仪高端仪器装备产业化项目正在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式开工建设,将建设成为中国科学院控股企业中高端装备业务板块的科技成果研制、转化和产业化落地平台,为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加快打造一流产业创新集群注入新动力。
杂交链式反应是Dirks和Pierce于2004年提出的一种无酶参与的核酸聚合反应,由目标分子引发若干条热力学稳定的且具有特定二级结构的DNA燃料链发生级联反应,最终产生具有切口的超长链DNA纳米结构。运用杂交链式反应可以实现目标分子的信号放大。
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前沿所徐杨教授团队“硅/二维异质集成图像传感器基础研究”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该项目针对浙江省企业发展感知成像微型化、集成化器件的需求,开发二维材料/硅基异质器件阵列与传统CMOS工艺相兼容的工艺技术,设计片上读出电路并配套光学成像镜头,研究新型硅基二维图像传感芯片的制备。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望突破传统硅基图像传感技术领域的瓶颈,推动新型图像感知...
2022年11月16日,在第十届科博会重点活动——核医学设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现场的科技成果发布环节,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院士团队正式宣布,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花瓣加速器研制成功。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2日10时03分,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詹明生研究团队研制的空间冷原子干涉仪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两个多小时后成功抵达中国空间站。空间冷原子干涉仪未来将在宇航员协助下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内开展为期一年的空间基础物理科学实验。该实验将在国际上首次在空间利用激光冷却的双组份铷同位素原子,进行爱因斯坦弱等效原理检验,即太空中的原子比萨...
响应性驱动器因在柔性机器人、传感器、能量转换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受到关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或组织展现出多种形式的外场响应性运动,这为人工驱动器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较多灵感和物理模型,成为构筑功能性人工驱动器的有效途径。对植物原型的探索是较为漫长的过程,同时,随研究视角、手段和技术的进步而逐渐深入。松塔是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原型之一,相关研究已持续了一个多世纪。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2年11月10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等十八个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下称《方案》)。
2022年11月9日,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的通知。
近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度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指南》及组织申报项目的通知。
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推动科技创新能级提升,促进上海地区仪器仪表和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推动松江区G60科创走廊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建设,助力区域科学仪器和检测检验行业数字化、规模化和创新发展。2022年11月9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2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上,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作为上海科学院与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开展实体化项目合作的代表企业,与松...
扩展物体波前传感是限制自适应光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自适应光学中常用波前传感器都只适用于点光源。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待成像观测的物体属于扩展物体,并非点光源。因此,扩展物体波前传感技术严重限制了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2021年7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积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张思炯研究员团队,首次提出了一种通用性好、精度高的扩展物体波前传感器(General Exten...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李儒新和研究员田野团队在小型化自由电子相干光源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团队实验探索飞秒激光驱动的超短电子脉冲泵浦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的动力学过程,通过对自由电子脉冲泵浦SPP相干放大的动态过程观测,阐述了自由电子与SPP作用过程中的受激放大机理。该研究采用超快光学技术探测了自...
2022年11月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22年三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仪器仪表制造工入选。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与安徽大学、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工业大学、蚌埠学院、南京信息工程技术大学等联合申报的“基于光学传感技术的燃烧效能在线评测与智能优化调控系统”项目荣获第八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志荣研究员为第一完成人。
汗液中包含了很多人体健康信息,利用可穿戴式汗液传感器可以从中收集各种生理数据用于监测人体健康。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传感器一种新型的电子活性材料,将MOFs直接集成到柔性电子装置中用于可穿戴汗液传感仍然具有挑战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