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农业工程 >>> 农业环保工程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业环保工程相关记录155条 . 查询时间(2.984 秒)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创新团队李玉义研究员等著的《农牧废弃物改良沙化土壤原理与技术》一书于2021年6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田环境研究室团队在环境领域TOP刊物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题为‘Species-dependent response of food crops to 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forbid microplastics’的研究文章。该工作研究了聚苯乙烯微/纳塑料颗粒对4种重要作物...
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大宗有机废弃物,其高效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要环节,也是在农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近日,环境学院沈飞教授团队针对农作物秸秆的全组分资源化利用,采用磷酸+过氧化氢预处理技术(简称:PHP预处理技术)开展农作物秸秆的多产品联产生物精炼工艺研究,其研究性成果“Performances of a multi-product strategy fo...
2021年6月,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同济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ISCES)”在同济大学召开,来自中国、英国、韩国、塞尔维亚等30多个国家近百所高校的400多位青年学子参加大会。会议举行了“全球环境挑战赛”,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赵海研究员的浮萍研究团队在读研究生陈芮、胡株宾、李星、刘鹏烩和谭霄5人组成的团队从300多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该挑战赛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污染生物治理项目组研究生宦臣臣在吕青阳博士、闫志英研究员的指导下,以混合营养条件为基础,采用松树皮、煤渣、秸秆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作为填料,同时处理高浓度的H2S和NH3混合废气。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划创新团队开展了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的增产潜力及农户秸秆还田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优化方案与政策支持策略,助力东北黑土地藏粮于地战略的实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都市农业研究所都市农业基质开发与利用创新团队在园林废弃物高附加值利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利用过热蒸汽裂解技术,进行中低温下生物质的快速处理,将园林废弃物高效转化为高热值的燃料。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资源技术(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
畜禽粪污厌氧发酵产气并将沼液沼渣还田,是目前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沼液的高铵根浓度和碱性特征往往会增加氨挥发,进而对大气和水体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水热炭在废弃物资源化、生物能源、污水处理、土壤修复和改良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我院资环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创新团队在废弃物水热碳化固相产物(水热炭)的农业与环境效应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然而,水热碳化过程中产生的液相产物(下称...
研究开展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的增产潜力与可持续补偿政策的评估与分析,利用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合宏观与微观数据,运用机会成本法、蒙特卡洛模拟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东北玉米秸秆还田的增产潜力与成本效益。研究发现,根据现有的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进行估算,采纳秸秆还田将会有610万吨玉米增产潜力,但目前政府补贴仍然不足,农户采纳玉米秸秆还田方式是不经济的;玉米价格...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介发布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的通知》(农办科〔2021〕18号),共推介114项农业主推技术,我所“分散式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关键技术”成功入选。
2021年7月2日,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专家对广东省科技厅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资金项目 “珠三角典型种植系统面源污染综合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进行会议验收。验收组由来自广东省科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广州至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5位专家组成。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振翔、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项目主管陈茂清、资环所所长顾文杰、院科管部及所相...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种植废弃物清洁转化与高值利用团队联合国内相关单位研发的北方地区秸秆捆烧清洁供暖关键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秸秆捆烧技术(又称“秸秆打捆直燃”)是将松散的秸秆打捆后在专用生物质锅炉燃烧的一种能源化利用技术,是北方农村清洁供暖的有效技术路径,具有成本低、原料适应性强等优点。针对秸秆捆含土量高、锅炉热效率低、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高等问题,...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耿增超教授在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上发表题为 “The effect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char, pyroligneous acids, and gas prepared from cotton stalk through a poly...
在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2020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面源污染创新团队牵头组织国内多家相关科研机构开展了20余年深入研究,形成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分区协同防控关键技术”入选了2020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气候变化与减排固碳创新团队系统梳理了我国旱作农业氧化亚氮排放和作物产量对氮素输入的差异依赖关系,重新评估了各种植系统氧化亚氮排放,提出了进一步减排策略及合理施氮量范围。该研究为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减排增效绿色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了有力科学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农业、生态系统和环境(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