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 发酵工程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发酵工程相关记录135条 . 查询时间(1.675 秒)
近日,我校科研团队成功解析了Cmr1在III-B型CRISPR-Cas系统靶标识别中的作用模式,为III型CRISPR系统的应用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随着白垩纪被子植物(如果树)在地球上的迅速扩张,酿酒酵母祖先进化出了一种全新的有氧发酵途径,即通过抑制线粒体基因表达,快速利用葡糖糖生产乙醇,从而达到快速占据资源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目的。该代谢途径的形成机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前期研究表明,一亿多年前在酿酒酵母祖先基因组中发生的全基因组重复事件是酿酒酵母分支形成有氧发酵途径的主要原因。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江会锋带领的新酶设计与酵...
2017年7月23-24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我校组织和主持召开了由生物工程学院酿酒科学与酶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承担完成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酿酒原料高效安全制造技术研究”(2013AA102108)系列成果鉴定会,会上对“我国白酒中安全性指标氨基甲酸乙酯产生途径和形成机制研究”、“固态法白酒发酵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前驱物尿素群体微生物代谢调控及应用”、“固态法发酵白酒中黄曲霉毒...
2017年3月10日,《科学》杂志在封面推介中国科学家的4篇论文,介绍了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在合成生物学方面的重大突破:完成4条真核生物酿酒酵母染色体的人工合成。这意味着人类在设计并合成复杂人工生命的过程中取得重大进展。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真核基因组设计与构建能力的国家。
2017年3月10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戴俊彪研究组在《科学》(Science)期刊发表题为《在百万级碱基量级合成染色体上编辑核糖体DNA》("Engineering the ribosomal DNA in a megabase synthetic chromosome")长文(Research Article),成功实现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十二号染色...
发展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液体生物燃料,符合我国生物燃料“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政策。玉米秸秆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一大类具有代表性的木质纤维素原料,分布广,产量大,处理不当易造成环境污染,生物转化玉米秸秆生产丁醇是一个变废为宝、一举多得的方向。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李晴研究组近日在DNA复制偶联的核小体组装的机制方面做出重要突破,该工作发现单链DNA结合蛋白RPA通过结合组蛋白H3-H4,形成一个高效的平台递呈组蛋白到新合成子链起始核小体组装。这一发现揭示一条全新的DNA复制和核小体组装的偶联机制,大大促进染色质复制领域的发展。该成果与2017年1月27号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和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共同编著的《2016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为报告做序。报告以详实的数据、丰富的图表和充实的内容,全面展示了当前我国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基本情况。报告指出,当前,生命科学向纵深发展,生物新技术不断涌现并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生物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记者获悉,天津市知识产权局17日公布了2015-2016年天津市专利奖评选结果,南开大学两项发明专利分获金奖、优秀奖。评选结果显示,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维尊、鞠美庭课题组与天津市塘沽鑫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专利“一种生物质发酵反应装置及应用”获2015年天津市专利金奖;南开大学唐景春课题组研发的专利“黑麦草-高效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方法”获2016年天津市专利优秀奖。
近日,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郑裕国教授团队分别与浙江永太药业有限公司和山东绿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发酵法生产特种氨基酸的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生物催化生产L-草铵膦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的技术开发合同,合同研发经费分别为2200万元和1200万元。
近日,生物化学百年优秀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报道了我校生工学院张元兴教授团队蔡孟浩副教授,有关甲基营养型酵母中甲醇信号传递机制及转录调控方面的重要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湖环境技术开发中心教师林燕副教授作为通讯作者撰写的论文《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发酵技术研究进展》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崔永强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届本科生(目前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在读)。
人们对模式生物酿酒酵母在诸如热击等不同环境压力下的应答已做了许多组学层面上的研究,然而,目前还未见对工业酿酒酵母特殊的高温耐受性状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王钦宏研究组与水雯箐研究组合作,通过全细胞蛋白质组学策略,研究适应性进化获得的工业酵母菌株的高温耐受机制。
厌氧发酵制备生物燃气技术,在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缓解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已显示出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技术层面,目前普遍采用的单一原料、低负荷厌氧发酵难以获得较高的原料产气率和池容产气率,从而限制了生物燃气工程的经济盈利性。混合原料厌氧发酵可以通过优化原料特性和营养结构,提高原料产气率;高负荷厌氧发酵能够显著提高池容产...
2015年7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丁建平研究组和瑞士Fribourg大学De Virgilio研究组的一项最新合作研究成果: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Ego1-Ego2-Ego3 complex and its role in promoting Rag GT...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