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态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微生物生态学相关记录86条 . 查询时间(2.608 秒)
近日,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杨飞副教授带领团队在环境研究领域顶级期刊、自然指数期刊Water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A complete route for biodegradation of potentially carcinogenic cyanotoxin microcystin-LR in a novel indigenous bacterium”的微生物降解藻毒素原创性研究成果。杨...
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ECM) fungi)与植被组成、土壤特性和特殊生境过程密切相关。然而,基于生境适应性与环境梯度变化的植被-ECM真菌时空协同进化机制尚不清楚,考察地理位置、植被功能和土壤理化特性等环境因子梯度变化及其交互作用对植被-ECM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此,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物多样性组(菌物)与天然林生态组以长白山25 hm2针-阔...
在动物的消化道中存在着数量极其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并构建成动物体内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菌群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协同进化。动物体内微生物对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传递、信号转导以及动物的免疫系统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蹄类动物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已经在部分家养动物中开展,但对于野生物种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野生动物肠道菌群的研究,进而可通过饮食干预、准确提供个性化饮食等来优化其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网络,从而调控...
气候变暖情形下土壤碳库的响应过程及其机制对于预测气候变化和土壤碳库的反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汪诗平客座研究员,国科大硕士生导师,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张振华、罗彩云副研究员,国科大博士生导师,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周华坤研究员,联合中科院青藏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多家单位的生态学家,通过实验室的模拟实验研究了温度增加后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分解及微生物群落特...
近日,国际微生物生态领域顶级期刊The ISME Journal(2018年影响因子为9.493)在线发表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科学研究所博士后赵鑫峰和青年英才研究员郝祎祺的研究成果“Local biotic interactions drive species-specific divergence in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局域种间相互作用驱动土壤细菌群落物...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环境微生物组基于沈阳生态站长期控制施肥稻田耕作试验平台,采用落射荧光病毒计数,扩增子测序,RAPD-毛细管电泳图谱,气相色谱等方法,对稻田农艺措施(干湿交替,尿素施用)诱发的土壤病毒-细菌互作过程,及其对稻田土壤氮素的调控模式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显示,土壤病毒能够快速响应土壤氮素丰度的改变,并实时地特异性裂解固氮细菌以封闭土壤从大气中摄取氮素的微生物过程。同时,甲烷产...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容易引发湖库藻类水华,严重威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供水安全。真核浮游生物作为水生态系统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体自净和水质稳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水生态系统中,真核浮游生物具有很高的物种多样性,包含少量的优势种和大量的稀有种。稀有种是指群落中相对丰度小于万分之一的低丰度物种,传统观点认为稀有种的生态功能与作用相对处于次要地位。然而,我们对优势和稀有真核浮游生物对蓝藻水华的...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李光玉研究员带领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破译鹿科动物全基因组序列。驯鹿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不仅为研究人员从基因组水平挖掘驯鹿生长、代谢和抗寒等重要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科学指导,而且为驯鹿驯化历史、基因组演化、群体遗传及鹿类动物的进化等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1日在线发表在《GigaScience》上。
近日,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公司共同设立的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京揭晓,全国共有10名青年女科学家获此殊荣。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义名列其中,成为南开大学自该奖设立以来的第二位获奖者。
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简称西北研究院)刘光琇研究员主编,陈拓研究员、李师翁教授、沈永平研究员副主编,11位参编者共同编写的《极端环境微生物学》专著,已于2016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为16开全彩色铜版简装本,374页,55万字。包括彩色照片和插图143张,表格65个。全书共引用国内外文献1120余篇,其中中文文献186篇,英文文献930余篇。
应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海洋生物与碳汇中心邀请,中山大学教授李文均、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教授牟晓真于2016年6月8号到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访问。李文均教授做了题为“特殊环境下的微生物资源与生态研究—机遇与挑战”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海洋碳汇团队张永雨研究员主持。李文均结合自己团队的研究进展,围绕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生态特征,详细介绍了不同环境的微生物资源多样性、微生物系统分类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