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地理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地理学相关记录150条 . 查询时间(3.27 秒)
仅分布于中国重庆万州等狭长区域的荷叶铁线蕨,与仅分布于北大西洋群岛海域内的加那利群岛、马德拉岛等地的肾叶铁线蕨,是具有争议的两个间断分布分类单元。为了确认这两个分类单元的分类地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物种多样性保育研究组研究生王爱华、副研究员王发国、研究员邢福武等通过对其宏观形态的比较、微观孢子观察、染色体倍性分析,以及利用分子系统等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
全球约有三分之二的有花植物集中分布于洲际间断分布的热带地区,其中热带美洲有着全球最高的物种丰富度,其次是热带亚洲。分布于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的很多生物类群呈现出热带环太平洋间断分布的格局。目前这两大生物多样性富集区正面临着巨大危机已是全球性的共识,而开展热带环太平洋间断分布格局成因与机制的探讨,将有助于分析新、旧世界热带森林群落的演化历史,探究新、旧世界热带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在全球的...
协作共存机制(facilitative effect)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形成及生态系统功能维持的作用是种间关系研究的热点。中国西南横断山高山区域是公认的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对该地区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及维持机制,已有研究从非生物因素(例如:季风气候及地形特征)进行揭示,而对生物因素(例如:物种间关系)在其中的作用,却不甚明了。
近年来,谱系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成功地解决了许多植物居群在时间和空间的地理分布格局,尤其是第四纪冰期以及气候波动对植物的影响。在中国,植物谱系地理学研究主要集中于青藏高原以及其它热带、亚热带以及一些温带地区。然而,中国西北干旱区荒漠植物的谱系地理学目前才开始一些相关的研究。为此,对目前干旱区荒漠植物谱系地理学进行一个回顾,并结合目前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对该地区谱系地理学提出一些研究思路很有必要。
地形决定着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分布,如“水往低处流”导致山谷地区水分含量高于低海拔地区,更陡的坡地不利于储水,土壤养分也随水流被带至更平坦的地区。由于生境条件对于物种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因而即便在同一个地区,地形导致的生境差异对于物种多样性分布及其组成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植物功能性状组成及其多样性分布却没有得到充分研究。
根据化石考证资料,东亚特有植物类群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曾经广泛分布于北半球,而今却仅局限地分布在中国中部和西南部、尼泊尔东部以及缅甸北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学科组博士研究生孙延霞在李建强研究员和王恒昌研究员指导下,通过测定水青树27个居群157个个体的四个叶绿体DNA片段对水青树开展了谱系地理学研究。他们检测到了存在于现有水青树居群中的21个单倍型;...
国际上普遍认为,高海拔、高纬度林线上树木的生长主要受生长季低温限制,学者们以此为基础提出生长受限假说来解释林线形成机制。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及合作者近期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南坡(尼泊尔境内)存在干旱胁迫导致的阔叶树种林线,这对受广泛认可的生长受限假说提出了质疑,为解释高山林线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观点。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美国生态学会的Ecology杂志:Liang E, Dawad...
植物群落多样性地理分布的纬度梯度变化,即越靠近赤道植被组成的多样性越高,一直是生态学发现中的重要规律,而其成因的假说也是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在过去,体积微小,数量庞大,种类丰富的微生物群落的地理分布由于检测技术的限制一直没有很好地被研究。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微生物群落大尺度的地理分布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在微生物群落中,真菌与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菌根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因此,真菌群落的地理分布...
报春花属约有500种,是报春花科中观赏价值极高的一个大属,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高山地区,仅有极少数种类分布于南半球。我国有300余种,主要分布于东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域,该区域被认为是报春花属植物的起源与分布中心。自然杂交一直被认为是东喜马拉雅-横断山区物种多样性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对报春花属植物自然杂交研究的不多。超过90%的报春花属植物都具有避免自交而促进自交异型花柱,为典型的异花授粉类群。...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作为一种抗性较强的草坪草,其应用前景广泛。然而狗牙根是一种暖季型草坪草,对冷冻害比较敏感。如何提高狗牙根对冷冻害胁迫的抗性,以使其四季长青,对草坪草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盐生植物是一类能够在盐分浓度至少200mmol/L的环境中生长并完成生活史的植物,约占植物物种总数的1%。盐生植物是重要的植物资源,在食用、饲用、药用、工业、保护和改造环境等方面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植物生物量的增长与分配对于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估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该过程受到许多环境因子的限制,不同植物响应也不一致。近年来,养分变化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带来的影响越发明显。荒漠中不同生活型植物,尤其是生物量更新较快的草本植物,如何响应该变化,将有利于准确评估养分改变对荒漠生态系统的效应。同时,生物量分配的理论目前主要有相关生长理论和最优分配理论两种。这两种理论得到了不同学者的支持,研...
星蕨(Palaeosorum ellipticum gen. et sp. nov.)是水龙骨科中的一大类群,具有明显的特征而易于辨认:根状茎表面有粗筛孔状的鳞片,以及交错的网状叶脉。目前,因为缺乏基因序列方面的研究以及化石记录少的原因,对星蕨的多样性的演化过程了解不多。
森林恢复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对于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对此作用的评估具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之一在于缺少对土壤碳积累过程机制的认识,特别是缺乏对土壤碳氮循环耦合机制的认识。该项研究是当前土壤科学的前沿领域。
记者2013年8月20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获悉,该所孙航研究组在中国西南“生物地理线”,即田中—楷永线的研究上取得新突破,证实气候因子改变导致田中—楷永线两侧植物区系分异。相关成果发表在《分子生态学》杂志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