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物理学 >>> 仿生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仿生学相关记录102条 . 查询时间(3.484 秒)
2022年6月22日晚20:00,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了三十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报告第三十场次,本次邀请到了香港中文大学卓敏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廖维新教授,分享其在振动,能量收集,人体运动方向的相关研究成果。
无机物通常不具备构筑生命体所需的良好柔韧性、可塑性和响应性。绝大多数情况下,具有可调机械强度或摩擦学性能的类生命材料(如自适应水凝胶)必须建立在轻而软的有机分子上。换言之,如果能够成功利用无机基元实现仿生软材料的构筑,必将是对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有力补充。因其不仅可为创造全新的“无机生命体”提供可行性,还能克服传统有机化合物易燃、有毒性和难以生物降解等缺点。
2022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研究组(211组)陈庆安研究员团队在钯催化吲哚酮戊烯基化和类香叶基化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双膦配体或单膦配体,改变金属钯中心的配位数,实现在吲哚酮上引入C5或C10结构单元。该策略为在吲哚酮骨架分子上引入不同长度的异戊二烯链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材料的强度和断裂韧性是保障构件安全服役的重要的性能参数,但二者往往表现为相互制约关系,且材料性能的持续优化压缩了既有强韧化策略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空间。天然生物材料具有复杂巧妙的组织结构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可为材料强韧化设计提供重要启示。然而,在金属材料体系中设计构筑仿生结构面临挑战:传统的制造加工方法(如熔炼、轧制、热处理等)很难在多级尺度上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有效控制和精细调节;金属仿生材料的结...
2022年5月19日,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三十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报告第25场在线上成功举办。本场报告我们邀请到了西湖大学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默罕默德·萨万,为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和青年学子们带来了题为“Neurotechnology to Diagnosis,Treat,and Predic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的精彩报告。当今,神经技术的发展前...
2022年5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研究组(211组)陈庆安研究员团队受邀撰写了仿生催化戊烯基化反应综述文章,系统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在生物系统中,软组织可以通过应变增强有效地调节其机械强度以避免损伤。这些组织结合生物体的体感系统,可以经历从触觉到痛觉的可控感觉阈值转变,从而使得生物体能够主动感知到可能造成伤害的机械刺激,并进一步迅速做出反应,防止危险的发生。因此,在应变机械增强之前,主动保护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感觉系统触发的强烈且快速的疼痛警告。尽管传统的电子皮肤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电阻变化阈值来模拟人类的触觉或痛觉功能,但通过应变...
2022年5月13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杨慧研究员团队在干细胞外泌体促进人眼角膜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最新研究成果以“A human cornea-on-a-chip for the study of epithelial wound healing by extracellular vesicles”(人眼角膜芯片用于研究细胞外囊泡对角膜损伤的作用)为题发表于Cell...
2022年4月21日晚20:00,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了三十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报告第十四场次,本次邀请到了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庭分享其在助老助残可穿戴式机器人领域的相关科研成果。
动物鼻子不仅可以灵敏快速地检测出空气中特定气体的浓度、准确地识别气体的种类,还可以根据气体浓度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变化,对气体源进行准确定位。现有的传感器大多都无法实现动物鼻子的功能,尤其是在气体源定位方面鲜有报道。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传感器的要求不断提高,发展具有神经形态的传感器,真正实现仿生嗅觉导航的特性,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对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雌蛙的配偶选择主要依赖于声音信号,雄蛙求偶鸣叫的音节数量越多、鸣声越复杂,越受雌蛙青睐。在实际的择偶过程中,除声音信号外,其它类型的感官信号也会影响雌蛙的行为决策,如雄蛙鸣叫时产生的视觉信号或振动信号。2022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蛙类分泌的化学物质也具有吸引配偶、向同类传递危险信息的作用。目前,关于化学信号是否影响雌蛙配偶选择的研究仍然缺乏。
细菌、海藻、藤壶和贻贝等生物在材料界面处的粘附、生长和繁殖是海洋环境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但从技术、生命健康或经济的角度来看,生物粘附在材料表面上并造成不良的后果称为生物污损。海洋生物污损会对海洋工程装备和设施的寿命和服役性能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是制约海洋开发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防污涂层技术由于其适用范围广、性价比高等优势已成为目前的主流防污方法,也是未来防污技术的核心发展方向。
受自然界的启发,基于刺激响应行为的响应型水凝胶致动器在软体机器人、柔性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水凝胶微致动器在显微操作、微机器人、微流体、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非常重要。然而,要实现水凝胶微致动器在微纳尺度上的精确制备及可控操纵仍存在巨大的挑战。
布利冈(Bouligand)结构由单向纳米纤维片层螺旋堆叠构成,在骨、鱼鳞、龙虾壳等多种生物材料中广泛存在,是一种典型的纤维增强结构,直接决定这些生物材料的卓越力学性能。模仿自然布利冈多级有序结构及其内在强韧机制已被用于提升工程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中。然而,蕴藏在自然布利冈结构中的智慧仍未得到充分开发和运用,已实现的仿生布利冈结构与自然布利冈结构相比,无论在结构层级还是结构精度方面都相差甚远。
天然关节软骨由于其渗透性的表面润滑生物大分子和良好的机械耐受性,显示出低摩擦、高承载和优异的抗磨损性能。然而,由于磨损、疾病以及外伤等因素的影响,关节软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的损坏。水凝胶表面摩擦力低、生物相容性良好,被认为是天然软骨的潜在替代材料。然而,传统的水凝胶材料机械性能较差,受压剪切过程很容易发生弹性变性(特别是在球-面接触工况下),即缺乏有效的力学网络支撑结构和能量耗散途径,限制了其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