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气象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海洋气象学相关记录207条 . 查询时间(0.319 秒)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尚晓东研究团队在海洋热通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三项实用新型专利,以戚永锋为第一作者尚晓东为通信作者的论文最近发表在《Acta Oceanologica Sinica》上。 海洋与大气间存在着复杂的强迫与反馈过程,海-气界面是这一过程的唯一通道。发生在海洋与大气界面上的动量和热量等微尺度交换过程对大尺度的大气与海洋耦合动力系统会产生极其重要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王鑫研究员等,在厄尔尼诺(El Nino)多样性对北赤道流分叉点的影响上取得新进展,成果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该研究成果被选为Eos Editor’s Highlights。 北赤道流分叉点(North Equatorial Current Bifurcation)影响着...
近日,地外海洋系统研究室刘翠艳研究员作为共同作者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影响因子:21.722)上发表了题为“Reduced net methane emissions due to microbial methane oxidation in a warmer Arctic”的文章。该研究在北极地区甲烷净排放量方面有了新的进展。研究人员将最近在北...
准确的观测数据是海洋科学、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石。对海洋观测数据进行校准是海洋研究的一个基础研究方向。自19世纪末以来,科学家们发明多种海洋探测仪器以观测海洋温度,在这些仪器中有一些仪器具有显著的系统偏差,其中一种为机械式探温仪(MBT)。MBT是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海洋主要的温度观测仪器,其数据占1940-1966年全部海洋次表层温度观测的68%。2018-2019年,大气所Viktor Gou...
南海,国际战略通道,有着世界上最繁忙的商业航线。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灾害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天气对海洋经济贸易的影响越发严重。海南省气象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依托科学技术,着力完善针对南海的广播、电视、网站、北斗卫星导航船载终端等气象服务手段,扩大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合作机制,气象服务惠及南海海域航线和周边国家,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各领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个由中、英地质学者组成的团队最新发现,在约3000万年前,柴达木盆地气候凉爽、湿度适中,被温带落叶阔叶林覆盖,与如今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很大不同。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如今的柴达木盆地以干旱为主要气候特点,气温变化剧烈,风力强盛,日温差常达到30摄氏度左右。此次,研究团队在柴达木盆地北部发现了一个约3000万年前的植物化石群。研究人员运用分析程序研究了这些化石,并...
近日,国际地学刊物《第四纪科学评论》(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常凤鸣课题组徐兆凯(第一作者)与法国巴黎南大学、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在西太平洋暖池的全球碳循环效应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Enhanced terrigenous organic matter in...
近日,美国气象学会《物理海洋学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袁东亮课题组与印尼科学院海洋研究中心在哈马黑拉海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Moored observations of transport and variability of Halmahera Sea currents”,揭示了基于哈马黑拉海潜标观测时间序列的贾伊洛洛海峡全水深海流垂向结构与季节变率。海洋大输送带是全球大洋热盐环流的路径...
海洋中环绕大陆的巨大洋流可被视为地球的循环系统,每一支洋流的水量相当于世界上所有河流流量的总和。同时,这些环流似乎开始加速:近25年来,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变暖。据《科学》报道,2月5日发表于《科学进展》的一篇论文提出了这一结论。结合模型的观测结果,从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10年增加15%。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海洋学家Susan Wijffels说,这将促进大量其他...
2020年2月5日,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全球海洋环流与气候变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首次揭示了全球平均海洋环流在过去20多年以来的加速现象,阐明了海洋环流加速的能量来源、物理机制以及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胡石建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王凡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美国斯克利普斯海洋所Jane...
2019年海洋升温又创新高     2019年  海洋升温  创新高       2020/1/15
来自11个国内外机构的14名科学家联合发布的最新海洋观测数据显示,继2017、2018年海洋创纪录变暖之后,2019年海洋升温又创新高:成为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暖的一年。同时,过去五年是有现代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暖的五年、过去十年是最暖的十年。发表在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上的这项研究((https://doi.org/10.1007/s00376-0...
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持续异常升温的周期性气候现象,平均每2-5年发生一次,对全球气候具有重大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造成全球不同地区的异常温度变化,以及干旱或强降雨等现象。及早并准确地预测厄尔尼诺的发生以及强度,对预防或降低其带来的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农业、社会等方面的损失意义重大。近期,2019年12月2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陈晓松教授参与指导的一篇关于厄尔尼诺预测的文章...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6号),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等15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理学等17个专业入选首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聚焦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先后多次召开一流专业建设推进会和...
2019年11月30日,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2019年学术年会隆重召开,来自全国气候变化科学和冰冻圈科学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近400人齐聚泉州,探讨冰冻圈变化、影响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前沿热点和关键科学问题。会议举行了施雅风冰冻圈与环境基金2019年度优秀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家奖颁奖仪式,秦大河院士、赖远明院士和张人禾院士为获奖人员颁奖。我校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青年副研...
2019年11月30日,我校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游庆龙教授团队在国际地学领域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影响因子为9.53)上发表题为“Review of snow cover variati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broad climate system”的研究成果。游庆龙教授为论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