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古地理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古地理学相关记录81条 . 查询时间(2.059 秒)
发生在旧石器时代的短期地质灾害事件,为研究早期人类与环境的耦合关系提供了重要信息。生活在距今约80万年前广西百色盆地的旧石器时代手斧人群,就很可能亲历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地质灾害事件。近日,国际地质学杂志《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浩与山东大学王伟、贵州大学雷蕾...
2020年11月8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七专题四《碰撞以来古地理格局与构造地貌过程》2020年度研究进展交流与讨论会”在兰州大学召开,会议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兰州大学、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云南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和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90多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专题负责人戴霜教授主持,任务...
亚洲中部地区经历了新生代长期的气候干旱化过程。这与古特提斯海退却、全球变冷和第四纪气候震荡等古地理事件有密切联系。干旱气候对植物的分布、起源和演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疆野苹果是残遗分布于亚洲中部山地阔叶野果林的建群种,是栽培苹果的直接祖先来源,属国家濒危保护植物。然而,野苹果现今片段化分布格局的成因尚不明确;跨国境的种群间遗传谱系关系未见报道。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袁东勋及研究员张以春、张华、祁玉平和王玥等,与南京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和缅甸东枝大学等的科研人员合作,对我国华南、美国德克萨斯和缅甸克伦邦等地区的二叠纪牙形类进行了综合研究,获得系列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在Earth-Science Reviews、Newsletters on Stratigraphy和P...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洪河、王怿,助理研究员黄璞、张小乐、乔丽、卢建峰,助理工程师陈焱森,博士生汪瑶等,基于云南盘溪所发现的莱氏蕨植物大化石标本以及该植物相关的全球化石产出记录,开展了基于植物化石与大数据结合的研究,发现了莱氏蕨在全球泥盆纪不同地质时期和古气候带的时空分布模式。相关成果已收录于《三古》(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
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是寒武纪大辐射以来海洋生物遭受的第一次重创,是显生宙地球生命遭受的第二大灭绝事件;它发生于凯迪期和赫南特期之交,通常被认为是由气候的剧烈变化(即奥陶纪末大冰期)所致。珊瑚因其对环境(尤其是气候)变化敏感,通过了解其在奥陶-志留纪之交的时空演变,对于深刻理解这次灭绝事件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但受限于化石记录及地层对比的精度,真正意义上的大灭绝前夕(凯迪最晚期)的化石记录在全球范...
长期以来,大多数古地理重建中泛大陆在二叠纪(2.5亿年前)已经基本成型,但是东亚的各个板块是在什么时候与泛大陆连成一体却众说纷纭。之前的古地理重建研究综合了古地磁、构造、沉积等方面的资料,而拼合时间则来自于对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研究。然而之前的研究没有考虑四足动物的分布。最近,国际学术期刊《地球科学评论》(Earth-Science Review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俊团队的研...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近日,《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 在线报道了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发现最早的多鳃鱼类——锯齿宽腹鱼(Platylomaspis serratus gen. et sp. nov.),将多鳃鱼类的起源由早泥盆世提前至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向前推进了大约两千万年。同时,将多鳃鱼类的古地理分布从原来的华南板块扩展到塔里木板块,证明两大板块在志留纪早期曾经离得的很近,具有非常重要的古地理意...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谢树成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发表题为“Holocene temperature and hydrological changes reconstructed by bacterial 3-hydroxy fatty acids in a stalagmite from central China”(长江中游洞穴石笋细菌3-羟...
古气候要素的定量重建是古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土壤磁学性质与气候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进行古土壤古气候要素定量重建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中国北方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包含了上百层古土壤层,是研究东亚季风区古增温及其环境后果的理想材料,厘定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古土壤序列中赤铁矿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定量—半定量关系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据新华社电,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我校1953级校友张弥曼院士获奖。张弥曼长期从事比较形态学、古鱼类学、中生代晚期及新生代地层、古地理学及生物进化论的研究。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