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沉积学”相关记录178条 . 查询时间(2.394 秒)
泥炭地中黑碳沉积记录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泥炭地中黑碳沉积记录 沉积 化石燃料
2014/10/31
黑碳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并广泛地存在于各类环境介质中。在大气环境中,黑碳不仅仅可以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而且可以作为载体影响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传输。相关研究表明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黑碳的产生量逐渐增加。大气中的黑碳最终将通过干湿沉降而沉降到土壤中,并可以保存上千年。泥炭地具有厌氧环境和连续沉积的特点,是一类可以很好的保存并反演出历史时期黑碳沉积通量的载体,适合用于研究历史时期黑碳沉积通...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和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在工业领域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由于这两类化合物在环境中非常稳定,难降解并且易沿食物链富集,环境中的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可以通过饮食、呼吸、接触等途径进入到生物体,从而危害生物体及人体健康。
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近日公布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我校朱弟成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于国际地学期刊Gondwana Research的论文The origin and pre-Cenozoic evolu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入选2013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这是朱弟成教授的论文第二次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第一次入选的论文于2011年发表在E...
南京地理所湖泊沉积物中氨氧化微生物类群研究获进展
氮素 地理湖泊 淡水湖泊生态系统 氨氧化微生物
2014/7/21
氮素是影响湖泊营养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湖泊营养盐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硝化作用(NH3→NO2-→NO3-)是氮循环过程的关键步骤,而氨氧化(NH3→NO2-)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氨氧化微生物是氮循环过程的重要驱动者,其群落结构、丰度和活性等会受到温度和营养负荷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而会影响生态系统中的氨氧化过程。总体上看,近年来对氨氧化微生物(氨氧化古菌(ammonia-o...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化研究室近日完成了南黄海07孔岩芯高分辨率采样,获取沉积、地磁、地化、微体和年代学等研究的样品4500多个。此次岩芯钻孔是南京地理所十多年来从以湖泊沉积研究为主扩展到海陆相沉积研究的第一深孔。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化研究室近日完成了南黄海07孔岩芯高分辨率采样,获取沉积、地磁、地化、微体和年代学等研究的样品4500多个。此次岩芯钻孔是南京地理与湖泊所十多年来从以湖泊沉积研究为主扩展到海陆相沉积研究的第一深孔。该钻孔地点为黄河/古黄河与长江/古长江两大河流入海的近海区,过去20多年来钻孔研究不下数十个,但绝对年代难有超过3~4万年。此次取样放射性碳、光释光、古地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证明沙尘暴南界可达南海西沙群岛
沙尘暴南界 南海西沙群岛 粉尘通量
2014/5/23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立广研究小组在南海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研究表明:肆虐我国东部的沙尘暴南界可到达南海西沙群岛,并确定了其特殊的传送方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21日出版的nature MIDDLE EAST 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刘毅博士。
滇西北高山湖泊沉积记录研究发现冰消期气候变化新证据(图)
滇西北高山湖泊 沉积记录 冰消期 气候变化
2014/5/13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后果普遍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研究领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面临的一系列科学问题时,理解气候变化的机制是趋利避害、采取措施的科学基础。对气候变化机制的全面理解,需要对过去气候变化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北半球高纬地区的高分辨率研究发现在末次冰消期的总体增温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以“快速增温/降温”为主...
环境介质对氧化石墨烯聚集和沉积行为的影响研究获进展
环境介质 氧化石墨烯聚集 沉积行为
2014/5/7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重大项目和“973”重大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低温等离子体应用研究室研究员王祥科带领的环境化学研究团队在考察环境介质对氧化石墨烯聚集和沉积行为影响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环境化学领域国际杂志《环境科学与技术》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河口区是陆地和海洋的过渡部位,又是海陆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包括海水-陆地淡水-沉积物-大气沉降物等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交换,而且生物活动非常活跃。河口区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场所,尤其是现代工商企业以及相伴随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许多大江大河的三角洲地区造就了为数众多的世界级大都市。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致使很多现代河口区,尤其是许多流经大都市区的河口区域成为各种工业活动和日常生活排出物...
地球表面2/3的面积为海洋所覆盖,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m(静水压力~38MPa,相当于380个大气压)。深海微生物广泛分布,包含了地球上~62%的生物圈。铁还原细菌多具有呼吸多样性和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不仅在地球表面,在地球深部和深海环境中也广泛存在;它们广泛参与了深海铁元素的迁移、富集、转化和沉淀过程。然而,对于海洋细菌尤其是深海铁还原细菌,其在高静水压力下的铁还原和矿化行为尚缺乏实验...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未固化的沉积物(或原生沉积构造)在沉积期间或沉积期后(早期成岩过程)受到扰动变形而形成的次生沉积构造(也称同生变形构造)。它的形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易于变形的沉积物和触发机制。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通常具有不规则的产出形态(如呈脉状或墙状)、较高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如均一构造及角砾构造)及复杂的成因机制(如地震作用、风暴作用等),对它的研究在石油勘探、开发、盆地分析及沉积环境解释过程中...
2013年西太平洋沉积学大会在台湾召开(图)
2013年 西太平洋沉积学大会 台湾 召开
2013/5/22
2013年5月13日至18日,2013年西太平洋沉积学大会在台湾召开。应中国台湾地质学会邀请,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苏明博士参加了此次大会并作大会报告。此次大会由台湾地质学会和日本沉积学会共同举办。会议得到台湾中央大学,台湾科学委员会,国际的沉积学家协会(IAS),沉积地质学协会(SEPM),台湾海洋研究所,台湾应用研究实验室,及日本地质学会的支持。
由于在熔融-结晶过程中的强分馏效应,地壳岩石和地幔岩石之间的锇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很大,使得铼-锇同位素体系非常有利于物质来源的示踪。因此,铼-锇(Re-Os)同位素体系在地球科学的众多研究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例如沉积古环境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的氧分压、古生物灭绝事件、环境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等等。硅质沉积物和沉积岩经常被用来研究地表过程和物质传输,特别是一系列与环境相关的问题。但是,硅质沉积物和...
近年来有关海洋、湖泊、河流沉积物中生物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 尤其是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 揭示了有机质在成岩过程中的变化,同时反映古环境和古气候状况,为了研究类脂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其碳同位素组成与有机质来源的关系,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妥进才研究员及其课题组对青藏高原耳海和尕海沉积物中类脂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类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