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与矿相学 >>> 凹凸棒石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矿床学与矿相学相关记录282条 . 查询时间(3.223 秒)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苏本勋及其合作者,对北美Stillwater大型层状镁铁-超镁铁杂岩体的超镁铁岩和铬铁矿石进行矿物岩石学观察和元素及Li-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1)最早结晶的橄榄石和铬铁矿极少直接接触,多由斜方辉石和/或单斜辉石等粒间矿物相隔;不同岩相以及不同类型铬铁矿石之间,矿物组合和橄榄石颗粒大小呈规律性变化(图1)。(2)铬铁矿石中的硅酸盐矿物元素含量(尤其是过渡族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苏本勋及合作者,对特提斯构造带内的数个蛇绿岩型铬铁矿床进行多维尺度的观察。野外尺度上,从围岩方辉橄榄岩到纯橄岩薄壳到铬铁矿体,硅酸盐矿物的蚀变程度逐渐变强;手标本和镜下尺度,铬铁矿含量越高的矿石,硅酸盐矿物蚀变越强,在条带状铬铁矿石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图1)。该现象与后期外来流体导致的蚀变明显不同,暗示这些选择性蚀变主要是自蚀变,并与铬铁矿含量密切相关。硅酸盐矿物...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博士姚卓森(现为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博士后)在研究员秦克章、卡尔顿大学教授James Mungall的指导下,以垂直岩浆通道中的压力平衡为基础,厘定了单一硫化物液滴上升的动力学过程、岩浆对其最大荷载量的计算以及挥发份的影响和作用,并初步建立通道式岩浆成矿的定量化模型。该研究通过理论计算证实,对于单个硫化物液滴而言,其在上侵镁铁质岩浆中粒度和成分基本...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苏本勋研究员及合作者对特提斯构造带内的数个蛇绿岩型铬铁矿床进行了多维尺度的详细观察。野外尺度上,从围岩方辉橄榄岩到纯橄岩薄壳到铬铁矿体,硅酸盐矿物的蚀变程度逐渐变强;手标本和镜下尺度,铬铁矿含量越高的矿石,硅酸盐矿物蚀变越强,这在条带状铬铁矿石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图1)。该现象与后期外来流体导致的蚀变明显不同,暗示这些选择性蚀变主要是自蚀变,并与铬铁矿含量密切相关。硅酸盐矿...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是指与镁铁-超镁铁岩相关的富含Cu、Ni、PGE的硫化物矿床,占世界上镍资源量的40%,铜资源量的5.5%,以及铂族元素资源量的96%,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科学价值。针对该类矿床的研究和勘探工作已开展百年有余,直至上世纪80-90年代,人们陆续发现了加拿大Voisey’s Bay(图1a)、俄罗斯Noril’sk、以及中亚造山带内一系列赋存于小型侵入体中的大型-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
贱金属是指除了金、银、铂等贵金属之外其它的所有金属,如铁、铜、铅、锌、镍、铝、锡和钨等。沉积岩容矿贱金属矿床由于储量大(相对于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品位高(相对于斑岩铜矿),并且开采过程中环境污染小,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向清洁能源经济过渡的需求,但现有矿产资源的开采速度已经超过了新矿床发现的资源量。为了扭转这种态势,必须大幅度提高矿床勘查的成功率,尤其是找寻那些埋藏在沉积物或冰层等浅覆盖物之下的矿...
矿床,尤其是大型矿床,往往是复杂地质过程多期次综合作用的结果。现代矿床学研究需要对矿床形成不同期次的复杂产物进行精细分析,以精确限定成矿物质来源,准确厘定成矿时间与期次,查明成矿元素的赋存方式,详细刻画元素迁移-富集-沉淀机理,从而精准重建成矿过程。
镍、铜主要来自于岩浆硫化物矿床,通常由幔源岩浆经历特殊的演化过程聚集而成,全球镍储量的40%,铜储量的~10%产自这类矿床。世界级的铜镍矿大多产出于克拉通背景,近年大型造山带型铜镍矿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但造山带型铜镍矿床的成因机制及演化,特别是控制Cu同位素分馏的机制,由于缺乏直观可靠的来自于铜镍矿石本身的证据而受到限制。 Cu和S同位素是新兴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利用这两种元素进行相互验证,有望...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杰出地质学家和矿床学家,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民盟安徽省委原主委,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岳书仓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3月21日14点30分在合肥逝世,享年89岁。岳书仓,男,满族,辽宁省营口市人,1931年6月13日出生,1984年7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9月参加工作。 1949年2月至1955年9月先后在北京京华美...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流体与成矿作用学科组博士生胡霞在导师陈华勇研究员的指导下,以秘鲁Mina Justa矿床为例,对两种磁铁矿类型进行了详细的结构和成分研究,揭示了IOCG矿床中铁氧化物的形成过程。本研究为IOCG系统中穆磁铁矿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矿物学证据。Mina Justa磁铁矿的结构和成分数据为研究IOCG矿床中铁氧化物的成因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氧逸度(fO2)和温度变化是导致Mi...
2019年10月25日,在李四光诞辰130周年之际,第十六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会在京举行。15人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邓军教授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毛亚晶、研究员秦克章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研究员Steve Barnes等通过同步辐射和M4 Tornado XRF面扫描分析,深入研究中亚造山带黄山铜镍矿床的斜方辉石内部结构,发现该矿床的斜方辉石普遍发育铬元素环带。铬元素环带以内部扇形分区环带与外部正反环带为特征(图1),指示斜方辉石至少经历了早阶段快速生长和晚阶段缓慢生...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马海州研究团队选取昌都—兰坪—思茅盆地及呵叻盆地含盐带盐类沉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大地构造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总结和研究了该区含钾蒸发岩矿床的矿床特征,提出了新的成矿模式。研究资料表明,兰坪—思茅盆地和呵叻盆地的含钾蒸发岩矿床为“海源陆相”成因,即在陆相环境下与海水的入侵补给有关。该矿床缺失正常海水蒸发浓缩而形成的硫酸盐沉积,同...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岩浆作用与成矿学科组博士生曹永华和研究员王焰,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黄方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兆峰合作,系统分析了攀枝花岩体兰家火山剖面全岩和主要含铁矿物(单斜辉石、钛磁铁矿和钛铁矿)的Fe同位素组成,发现整个剖面中单斜辉石的Fe同位素组成十分均一,并且与全岩Fe同位素组成在剖面上的变化范围和变化趋势也很一致(图1),由于单斜辉石结晶时与玄武质熔体间的F...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李昊,在导师徐兴旺与董连慧的指导下,与非硫化物矿床专家Gregor Borg教授及H. Albert Gilg教授等合作,利用地质学地球化学结合的方式,对火烧云铅锌矿床的地质基本特征、成矿流体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因类型与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讨论,研究显示,与世界上多数铅锌碳酸盐矿床的硫化物表生氧化作用成因不同,火烧云铅锌矿床铅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