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256-27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球物理学相关记录1486条 . 查询时间(2.679 秒)
北京时间2022年1月26日7时4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A星,卫星已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上海技物所研制的1台双圆锥扫描式红外地球敏感器工作正常,各项性能满足任务要求。
地震发生后,精密测量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研究部第一时间协调组织科研团队开展余震监测工作。2022年1月9日,由曾祥方研究组的博士包丰和博士生林融冰携带第一批仪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当晚即在地方单位协助下开始观测。作为地震中的逆行者,野外观测队伍克服海拔高、天气严寒等困难,直面余震以及次生灾害带来的人身安全威胁。经过多日连续艰苦工作,架设完成了多台分布式光纤地震解调仪...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了2021年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评选活动。经过评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献华院士荣获2021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奖。
2019年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国际合作组织(EHT)宣布得到了第一张黑洞(M87)照片。这张照片的中心是一个近似圆形的黑暗区域,该区域被一个发光的亮环包围。中间的黑色圆圈是由于黑洞的存在导致的,发光的亮环则来自黑洞周围的“吸积流”气体。那么,吸积流的本质是怎样的呢?上海天文台的袁峰研究员课题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吸积流中磁场很强,属于磁主导的“疯狂”吸积流。该成果2022年1月20日...
记者从中国科大了解到,该校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杨玉璋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合作,对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出土部分石制工具表面提取到的残留古代淀粉粒进行了植物种属来源和损伤特征分析,首次获取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植物性食物加工工具磨盘磨棒向杵臼组合工具转变的直接证据。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考古断代学》上。
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展示了地核和地幔交界处常见的一种矿物——布氏岩是如何很好地传导热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地球内部热量的消散速度可能会比之前想象的更快。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日的《地球与行星科学快报》上。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发生后,兰州大学与甘肃省科技厅高度重视,科技厅社发处与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领导商议后,派袁道阳教授带队,会同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山大学和青海省地震局相关科技人员和研究生等10余人当天赶赴震区,对本次门源6.9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发震构造和震害等进行了现场考察,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1月2日,澳科一号卫星A星基于高稳定光学平台的高精度矢量磁场测量系统初样阶段外场标定试验,在云南省地震局丽江地磁基准站顺利实施。本次试验充分验证了系统试验流程和光学平台性能指标,首次实现了磁传感器和星敏感器安装传递矩阵高精度测量,达到了试验的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2022年1月7日,上海天文台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通过分析哈勃空间望远镜(HST)著名深场GOODS-S的观测数据,发现了一例121亿光年之外(红移3.8)的具有莱曼电离光子逃逸的星系。这一星系的发现为探索星系驱动宇宙再电离过程提供了绝佳的研究对象。该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近日,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协联合制定的《“十四五”防震减灾科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这是中国地震局首次与中国科协共同谋划防震减灾科普领域的顶层设计,也是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
中高层大气风场是中高层大气动力学、光化学和电动力学过程研究以及应用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它通过环流影响全球大气结构和大气成分的分布;通过对大气波动的调制影响其传播过程;通过中性成分与带电粒子之间的碰撞影响电动力学过程。目前关于风场的观测受示踪成分和设备性能的约束,往往只能获得部分地点或者部分高度上的风场,卫星观测可以实现全球覆盖,但高度范围和地方时覆盖非常有限,目前再分析数据的可靠高度范围仅到60km...
除了古建筑、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成果业已应用于许多其他民生工程,如中小学校舍、医院等重要建筑的隔震加固工程,以及高层隔震住宅区的建造工程。各类别的项目合计已有60余项,总建筑面积约336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5.4亿元。
在历次地震中,医疗设施的损伤使得医院的功能恢复能力较差。由于医院功能的损失,对应急救援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有必要从地震损伤、功能损失等方面对现有的医疗系统进行评价,确定其抗震韧性水平,明确其抗震薄弱环节,为实施韧性提升方案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而现有研究中对于抗震韧性的量化分析还相对较少,大部分评价方法都是定性分析或半定量分析。本文提出一个用于量化医疗系统抗震韧性的评价框架,并以某医院为例,验证...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5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13日,美国地球物理联盟的科学家警告说,南极洲西部最大的冰川之一——思韦茨冰川正在融化,支撑其的关键冰架可能会在三到五年内崩塌,这将导致2100年前海平面上升,构成世界上最大的威胁。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选址和日冕观测组硕士研究生周承瑞等人通过多波段高分辨率观测数据,分析了一个扇面-脊(fan-spine)磁场位形下由于磁拓扑改变导致感应暗条爆发的观测现象,发现了磁内爆可以作为感应暗条爆发之间的一种物理联系。相关研究成果于12月9日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