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81-19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球物理学相关记录1485条 . 查询时间(2.025 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陆全明和王荣生研究团队,在湍动磁场重联电子加速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基于地球磁层多尺度卫星(MMS)原位探测数据,该团队的研究首次发现磁场重联扩散区可演化为湍流态。在处于湍动态的磁场重联扩散区,电子可通过多种加速机制(二阶费米、betatron加速、静电势等)被有效地加速至相对论能量(~300KeV),并在分布函数上呈现幂律谱分布。相关结果于6月10日在线发表在N...
同震滑坡是最具破坏的地震次生灾害之一,可以造成大范围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山区。了解同震滑坡的易发性控制因素是预测潜在地震区同震滑坡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性的基础,对防震抗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控制同震滑坡发生的因素众多,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体破碎程度、同震断层、地震、场地烈度、人类活动、土地利用等,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为此,前人发展了信息量法、主成分分析法、频率比...
太阳并不像我们肉眼看起来的那么平静,太阳上突然的爆发性活动会在日地空间引发一系列强烈扰动。这种爆发性的太阳活动被称为太阳风暴。当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剧烈扰动的地球磁场会在地球表面产生感应电势,进而在地面长距离导体设备中产生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s, 简称GIC)。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研制的天问一号火星离子和中性粒子分析仪(MINPA)在奔火阶段对太阳风观测的两项研究成果被EOS作为“Editors’ Highlight”进行报道。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的会刊EOS是全球地球与空间科学研究领域前沿信息来源的权威平台,其中的“Editors’ Highlight”专门报道AGU期刊中具有重要影...
大陆主要由克拉通和造山带构成,其中克拉通主要形成于18亿年以前的地球早期,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单元。古老克拉通多具有巨厚(>200 公里)的岩石圈根,且由于其密度和热流值较低、刚性较大,能够避免遭受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而保持稳定(吴福元等, 2014)。因此,克拉通形成后基本无明显的地震活动和岩浆作用,是地球上最稳定的地区。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全球克拉通的巨厚岩石圈根可以发生部分乃至整体性的移除,从而...
2021年5月22日,一次7.4级走滑地震发生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松潘-甘孜块体内部的江错断层。这是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发生的最大地震,也是过去30年我国地震活动性最高的巴彦卡拉块体发生的一次重大地震。
大陆地壳通常被认为是由基性的下地壳和酸性的花岗质岩石为主的上地壳组成,总体具有安山质-英安质的平均地球化学组成,类似于岛弧岩浆岩。很多学者因此认为现代大陆地壳大多形成于俯冲带。在俯冲带环境,俯冲板片释放的富水的流体或者熔体交代的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一般形成的是基性岩浆即下地壳。酸性的花岗质上地壳的形成则需要通过特定的岩石化学的分异过程:(i)幔源玄武质岩浆的分离结晶 或者(ii)地壳岩石(变火成岩/...
火星大气和电离层剖面探测对于火星气候和空间天气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行星演化和宜居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无线电掩星探测技术是获取行星大气和电离层剖面数据的先进手段。早在2008年,我国“借船出海”的“YH-1”火星探测器立项时,“YH-1”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就提出了利用”YH-1“与俄罗斯Phobos-Grunt火星探测器,开展星-星链路高精度和夜间...
2022年5月11日,应精密测量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震动源运动与动力学过程课题组邀请,四川大学特聘副研究员梁超在线上平台做了题为“夏威夷Kilauea火山超长周期地震动机理”的学术报告。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四川省防指常务副指挥长、水利厅厅长郭亨孝紧急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立即对水利抗震救灾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求迅速做好地震影响区域内水利工程震损排查、安全度汛、供水保障、应急监测等工作,防止次生灾害。四川省防指副指挥长、水利厅副厅长谭小平坐镇省防汛抗旱值班中心,滚动开展会商,持续调度部署水利抗震救灾工作。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联合研制的期刊评价报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版)》(简称:《WJCI报告》)发布。《WJCI报告》已连续发布两年,我所主办的四种期刊《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刊)》)、《自然灾害学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世界地震工程》连续入选...
2022年6月1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先后发生6.1级、4.5级地震,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自然资源部相继启动地质灾害Ⅲ级应急响应。
华北东南缘是认识华南与华北碰撞以及大陆深俯冲、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关键区域,该区因产出徐淮弧形构造带、郯庐大型活动走滑断裂、及高压/超高压变质造山带而吸引了全球地球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徐淮弧形构造带位于郯庐断裂带西侧(图1),其弯曲形态如何形成及如何协调华北-华南碰撞与郯庐断裂的大规模走滑,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前人基于地质学和地球化学数据对徐淮弧形构造带的形成进行了地质模型构建,但仍未有统一认识...
近日,GNSS研究室启动了连续重力观测点升级改造工作。该重力观测与GNSS基准站并址建设,是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基准网核心站之一,作为我国12个“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陆态网GNSS基准站可监测我国大陆岩石圈、近海、近地空间的物质结构和四维构造形态的变化,认知现今地壳运动和动力学的总体态势,以服务于地震预测预报为主,同时服务于军事测绘保障、大地测量和气象预...
为提升广大教师教学能力,引导课堂教学方法改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以使教师热爱教学、研究教学等,根据学校教务部《关于组织开展第二十五届全校教学竞赛的通知》(教务通知(2022) 第 77 号)的要求,学院决定组织2022年院级教师教学竞赛,现将有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