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星系与宇宙学 >>> 星系天文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星系天文学相关记录131条 . 查询时间(1.939 秒)
2012年6月5日下午,科技部和中科院在京共同举行仪式,以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征镒、王忠诚、孙家栋、师昌绪和王振义名字命名小行星。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分别向5位科学家或其代表颁发了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运行轨道图。命名仪式由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主持。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文中略博士等人利用多年积累的证认星系团经验,从最新的美国斯隆数字照相巡天数据中发现了13万多个星系团,这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星系团列表。这一星系团表已于2012年3月31日正式发布在国际著名天文期刊ApJS上。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天体元素丰度与星系化学演化研究团组及合作者在斯隆数字巡天(简称SDSS)的光谱数据中,发现了13颗贫金属F型超高速星候选体,这是中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超高速星候选体。这一最新发现及相关研究已经发表在国际著名天文学术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ApJL, 2012, 744, L24)。
在距离地球几乎130亿光年远的遥远宇宙中,潜藏着一类特殊类型的星系。由于尘埃的遮蔽及距离我们太遥远,这类星系如此暗弱以致于哈勃空间望远镜也难以发现它们。借助美国宇航局的斯皮泽红外空间望远镜才首次发现四个这类超红星系。天文学家虽然可以描述这类新“物种”成员的特征,但还不能解释为什么它们如此之红。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的黄家声博士领衔、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郑宪忠研究员和其他合作者的研究发现已...
九十六岁的学术泰斗饶宗颐教授,是蜚声国际的汉学大师。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1978年10月3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017号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
2011年10月14日,以中国著名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蔡翘(1897-1990)的名字命名的“蔡翘星”命名仪式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举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鲁春林书记在大会上宣读了“蔡翘星”国际命名公报,并向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领导颁赠了“蔡翘星”命名证书和命名铜匾。
北京时间2011年7月21日消息,天文学家借助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冥王星的第四颗卫星。这颗小卫星暂时被编号为P4,或冥卫四。事实上这是一次无心之作,当时哈勃进行观测的本意是为了查看冥王星是否拥有光环。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博士生导师平劲松研究员带领的由来自上海天文台、武汉大学、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和日本国立天文台的年轻专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利用“嫦娥”一号绕月卫星的测轨数据,成功获取了月球重力场新模型CEGM02,实现了对月球重力场模型的优化。研究成果以论文方式发表在《中国科学: 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1 年第 41卷第7期上。这项测月学领域的研究是在该研究小组利用“嫦娥”-1地形数据发现月面撞...
2011年6月23日,美国林肯实验室发现了一颗暗弱而又特别的近地小行星2011MD,其特殊的轨道立即引起国际近地天体联合监测网的密切关注。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当即进行追踪观测。6月26日晚,雨后晴天来临,赵海斌博士利用近地天体望远镜跟踪移动天体的方法进行拍摄,快速移动的近地小行星2011MD在照片中成一个亮点,周围的恒星呈现短条状(见下图)。
美国航天局5月11日宣布,该局2007年9月发射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拍摄到了太阳系最主要的小行星之一——灶神星的图片。
“天宫一号”组合体训练模拟器4月29日下午在北京航天城首次在境外媒体记者面前亮相。CNN、路透社、BBC、日本共同社等34家境外媒体的近60名记者前往参观采访。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担负着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的重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介绍说,中国将按计划于今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与空间目标飞行器的交会对接试验,之后还将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
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监测数据显示,风云三号卫星臭氧总量探测仪在北极上空监测到一个明显的臭氧低值区,在该低值区内臭氧总量是正常情况下平均值的一半左右,部分地区的臭氧总量达到了臭氧洞的标准(220DU)。虽然没有形成南极上空那样规模的臭氧洞,但由于北半球人口密度远高于南半球,臭氧低值区覆盖的范围内紫外线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比南极臭氧洞更重要。导致北极臭氧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春季极寒冷的极涡内生成了极地平流...
据天文学家推测,类似的椭圆形盆地是由一颗倾斜飞来的陨石与地面相撞或由火山流形成。不过从这个未命名的陨石坑里溅出的物质——喷射覆盖物(ejecta blanket)暗示,它是由多颗与地面呈较小夹角的陨石撞击形成的。喷射覆盖物显示出像蝴蝶翅膀一样的两个突出部分,这说明这两个斑点是由两颗陨石撞击形成的。陨石坑里3个更深的区域说明这里经历了不止两次撞击。位于这个陨石坑右侧的较小陨石坑,可能是后来形成的。 ...
2011年2月22日,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行星科学联合研讨会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召开。上海天文台叶叔华院士等行星科学方面的专家和研究人员一行23人,与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科学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就行星科学的发展和合作进行了研讨及座谈。紫台杨戟常务副台长、鲁春林书记、甘为群副台长等参加了研讨会。
对近期网间“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消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2月13日告诉记者,仅为二十五万分之一的概率是极低的。但他预计,未来50年内,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是百分之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