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应用物理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应用物理学相关记录242条 . 查询时间(3.126 秒)
常规流体如水、大气对于外部施加的应力具有近乎瞬态的流动响应, 关于常规流体的理论框架早已完善建立,并在航海和航空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当流体的黏度变得极大时,如沥青,过冷金属合金熔体、玻璃形成液体,其流变行为和规律完全不同于常规流体。对其流变行为和规律,及其流变的结构响应的认识仍然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难题。
2014年11月4至7日,中国物理学会代表团在学会理事长詹文龙院士的带领下,赴新加坡出席了第28届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全体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第28届执行委员会及各专业委员会。我校陈强教授当选C14-物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IUPAP-C14 Commission on Physics Education)。
2014年11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应用加速器研究室与中广核中科海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DD5.0MV/150kW高频高压电子加速器顺利调试成功。该装置坐落于江苏通州公司所在地,应物所牵头的调试团队仅用四周时间就使其全面达到了设计指标。这是继2011年应物所自主研制成功国内首台DD5.0 MV/120 kW加速器并顺利投产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标志着应物所在高频高压电子加速器...
2014年11月11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附属肿瘤医院双聘教授徐彦辉带领其课题组成员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insight into autoinhibition and histone H3-induced activation of DNMT3A 的研究成果。这也是徐彦辉课题组继2013年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
2014年10月28日,在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工艺测试中,超高分辨率宽能段光电子实验系统(“梦之线”,BL09U)项目顺利通过技术测试,全面达到验收指标。其中,作为关键指标的光束线的能量分辨本领,一举突破50000,此分辨率下的光子通量亦达到1.2×1010phs/s。此前,瑞士光源ARDRES光束线拥有世界最高的软X射线分辨能力,相同能量下的分辨本领为33000。
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上最大而且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以下简称LHC)预计将在明年年初重新启动,长达两年时间的升级将把它的能力提升接近两倍。长达17英里(约27公里)的LHC位于瑞士的日内瓦附近,它是在1998年到2008年之间建造完成的,用于帮助科学家们验证粒子理论和高能物理学理论。它在2013年2月关闭进行维护和升级。
当前在材料科学中最具挑战性的复杂问题之一是定量理解材料内部结构的性质和分布。其应用领域包括保健药物设计、矿物提取、CO2和H2存储、复合材料自我修复等。最近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与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及上海光源X射线成像及生物医学应用线站(BL13W1)合作,在定量表征分析聚合物涂层中的复杂分形结构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Revelation of intertwining organic...
DNA纳米技术为纳米药物载体、纳米机器人研究提供了一系列强大的工具,已逐渐成为一种纳米医学研究的热点。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及上海光源生物成像中心樊春海和黄庆研究员合作,应用一系列先进的细胞显微成像技术并结合生物化学手段,清晰展示了一类自组装DNA四面体结构在活细胞中的摄取与转运过程,为其在药物载运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关研究结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德...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与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黄方等合作,采用量子计算、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同步辐射能谱等谱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铝对蛋白结构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铝对人体生物毒性的新分子机制。相关成果日前作为首页插图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宋波、高兴宇、方海平研究员与中国石油大学黄方教授等通过多方合作,采用量子计算、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同步辐射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谱(XPS)、圆二色谱(CD)、核磁共振谱(NMR)等谱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铝对蛋白结构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铝对人体生物毒性的新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作为首页插图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14...
团簇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物理领域,比如从星系结构至纳米层次,并且理论预言在费米尺度(1 fm = 10-15 m)的亚原子领域存在由中子-质子构成的alpha团簇结构及核分子态。最新的核理论预言团簇结构不仅存在于轻核激发态及远离β稳定线核中,甚至在轻核基态中也有团簇结构存在,比如12C基态附近可能存在三角形的3α奇异结构,16O基态可能是α团簇构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轻核的团簇结构对原子核中的玻色-爱...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提供了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高温高密的量子色动力学(QCD)新物质形态的理想环境。位于美国纽约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以及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多年的实验表明,在极端相对论能量的重离子碰撞中可能形成了一种强耦合的夸克-胶子物质(sQGP),这些实验结果大多都来自于末态强子的测量,可能在系统演化过程中受到强相互作用影响。而双轻子、光子等电磁探针不参与强相互作用,能...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IUPAP国际生物物理大会上,我校物理学院曹毅教授荣获IUPAP-C6青年科学家奖,并受邀作了专题学术报告。这也是该奖项首次授予中国学者。 曹毅教授在蛋白质分子力学特性和生物分子-固体界面的粘附机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Biotechnology、PNAS和德国应用化学等杂志上共发表论文4...
“隔空探物”自古至今是人们梦想的神奇本领。6月11日最新一期的《应用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 Applied)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课题组与国内外合作者的研究结果,在理论和实验中实现了利用超声辐射力效应对于物体进行非接触的操控、搬运以及筛选,这使得利用声波进行一定距离的“隔空探物”成为现实。该研究论文题为《基于声子晶体的高可调声辐射力声操控技术与声筛》(Ph...
2014年5月18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研究组在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 的研究论文,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其工作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葡萄糖(D-glucose)是地球上包括从细菌到人类各种生物已知最重要、最基本的能量来源。葡萄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