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分子物理学 >>> 原子与分子理论 原子光谱学 分子光谱学 波谱学 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 原子分子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原子分子物理学相关记录377条 . 查询时间(2.347 秒)
2021年8月20日,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微视频评选结果暨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推荐名单的通知》,中国科大的科普作品《原子尺度下的毛细凝聚》在参评的48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2020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微视频,位列第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石发展等人在固态体系中开展了首个类原子缺陷全同性检验的工作,频率检验精度达赫兹级,基于这一结果提出了新型固态原子钟方案。该成果以“Identity Test of Single NV−Centers in Diamond at Hz-Precision Level”为题发表在近期《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ical Review L...
2021年7月19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举办了“精准分离分析”系列论坛(二十一)。论坛由邱洪灯研究员主持,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论坛。论坛邀请了东北大学舒杨教授、西南大学宋尔群教授、东北大学于永亮教授和陈帅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离子液体对碳量子点的性能调控研究”“微型原子光谱系统的创制及痕量分析应用”“多维传感用于癌症标志物的区分检测分析”“基于光/...
人体肠道菌群是耦合食物代谢和机体营养调控的核心桥梁。特定菌群可通过编码特定的阿魏酸酯酶(FAEs)从膳食纤维中释放功能性的阿魏酸(FA),进而发挥抗氧化、调节肠脑轴等功能。本研究从肠道沙氏别样杆菌中鉴定到了一个分子量为29 kDa的FAE (AsFAE),该酶属于A型FAE,对短链底物pNPA的活力最高;结构研究显示,AsFAE具有典型的α/β水解酶结构,由一个独特的帽子结构域和一个典型的中心结构...
缔合高分子是一类含有可逆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特殊高分子体系,其中的粘性基体或粘性链段(通常称为“sticker”)可以彼此间以氢键、π-π堆积、金属配位等形式发生可逆的缔合反应。这些缔合高分子具有广泛的用途,不仅可以用于实现诸如自愈合、形状记忆等功能材料,也因其独特的流变学性质广泛用于相关领域,如作为流变调节剂使用。因此深刻理解缔合高分子的流变现象具有普遍意义。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良保等开发出一种热点自动捕获目标物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方法,具有高度普适性,可实现几乎所有类型分子的高灵敏检测,并提出基于纳米毛细泵的较小间隙主动捕获目标分子的原理模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一种分子光谱,具有快速、高灵敏和指纹识别的特性。杨良保团队长期从事SERS方面研究,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在液液界面组装大面积单层纳米粒子膜(...
2021年5月13日,国际重要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以“A Highly Strained All-Phenylene Siamese-Twin Bismacrocycle”为题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平武教授课题组关于弯曲碳纳米管片段连体双环的最新研究成果(Angew. Chem. Int. Ed.,2021, DOI:10.1002/anie.202104669)。该工作首次构建了基于碳纳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陈帅等与北京大学刘雄军等合作,在超冷原子模拟拓扑量子材料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利用超冷原子体系实现了三维自旋轨道耦合,并构造出有且仅有一对外尔点的理想外尔半金属能带结构。该研究成果于2021年4月16日以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 [Science 372, 271-276 (2021)]。由于该工作...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首次合成新核素铀-214,并在重核区首次发现强的质子-中子相互作用导致α衰变中α粒子形成几率显著增强的现象。相关研究于4月14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寻找和合成极端条件下的原子核是当前核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α衰变是重核区原子核的普遍衰变模式。虽然α衰变规律已经被研究了一百多年,但是原子核理论依然无法完美解释:α粒子究竟是如何在原子核中形成的?它的形成又受到哪...
以沸石分子筛为代表的无机多孔材料由于其可调控的结构,在催化、能量转换、气体储存和分离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多孔骨架材料结构调变研究的进展使我们能够通过改变孔隙率、连通表面和缺陷来设计各种多孔骨架结构。这样的多样性使得多孔材料的世界丰富而精彩。例如,两种磷酸硅铝分子筛SAPO-34和SAPO-18在一个方向上完全匹配,通常形成交生结构。在SAPO-34/18交生晶体中,SAPO-34和SAPO-18...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金龙教授和王灵芝教授团队,在多孔材料负载掺杂改性的光催化小分子选择性转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相继在线发表于催化领域权威期刊《美国化学学会催化学报》。
近日,近代物理所科研成果“首次合成近质子滴线百纳秒寿命超铀新核素222Np”入选《科技导报》评选出的2020年度“中国十大重大科学进展”。 222Np是近代物理所继发现新核素219,220,223, 224Np之后,在该同位素链中发现的又一个新核素。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充气反冲核谱仪SHANS装置,首次合成了半衰期为380纳秒,且具有α放射性的Np新同位素核222Np(N = 129,Z...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单光子非互易传输的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史保森教授、丁冬生教授与南京大学夏可宇教授和日本理化所的Franco Nori教授合作,利用室温下的原子系统实现了超越磁光效应的百兆赫兹带宽单光子非互易传输。该研究成果于2021年3月19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 Advance。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侯建国院士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张杨研究小组与燕山大学田广军研究组合作,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技术,对单个分子内电子-振动态发光进行了亚纳米分辨的成像表征,首次从实空间直接观察到了分子振动对电子态及其跃迁的影响,并结合理论计算,深刻揭示了电子-振动耦合如何影响电子跃迁和分子光谱的微观机制,为理解电子-振动耦合和分子光谱提供了重要的基本科学信息。该成果于2021年2月24...
近日,我所蛋白质折叠化学生物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2T5组)刘宇研究员团队和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组)张丽华研究员团队合作,通过发展新型仿生荧光共价键探针和质谱表征方法,发现了蛋白质聚集态界面具有化学反应活性,可用于相变蛋白质的标记与成像。蛋白质在人体内的相变过程会诱发多种退行性疾病,例如帕金森症、阿尔兹海默症、渐冻人症和老年性心衰等。针对上述疾病,刘宇团队致力于发展新型化学生物学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