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等离子体物理学 >>> 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光谱学 凝聚态等离子体物理学 非中性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等离子体物理学相关记录502条 . 查询时间(0.406 秒)
自2013年中美EAST/DIII-D联合实验(中方负责人龚先祖研究员、美方负责人Andrea M. Garofalo博士)正式启动以来,联合研究团队面向ITER和CFETR,在同时具有远轴内部输运垒与边界输运垒的高极向比压先进稳态运行模式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偏滤器脱靶能够有效降低偏滤器靶板表面的高热负荷和材料腐蚀,是国际公认的解决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难题最有前景的途径...
2021年5月28日凌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东方超环)控制大厅传来捷报,正在开展的第16轮EAST装置物理实验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和1.6亿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研究室杨钟时课题组在辐射偏滤器实验中取得新进展,研究了不同杂质气体(Ar和Ne)注入对偏滤器状态和芯部约束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以Comparison of divertor behavior and plasma confinement between argon and neon seeding in EAST为题,由博士生李克...
托卡马克的高功率长脉冲运行,将导致打到偏滤器靶板的粒子流和热流越来越大,从而使靶板表面受到强烈的溅射刻蚀,靶板热负荷将超过材料/部件可承受的数倍。而靶板损伤产生的杂质可能输运到芯部,影响聚变等离子体品质,增加稳定控制等离子体的难度。降低靶板的溅射和表面热沉积最有效的等离子体物理方案就是在边界适当引入杂质,通过辐射和电荷交换降低靶板表面附近的电子温度,这就是可有效降低靶板热负荷的辐射偏滤器运行方式。...
2021年4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锁江研究员应邀访问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苏州研究院,并作了题为“碳中和绿色变革性技术的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围绕碳中和主题展开,详细介绍了当前国际国内碳中和方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阐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的基础上阐述了对如何实现碳中和的理解,并结合其研究团队的工作进一步分享了如何确立、设计、创新并最终落地服务社会的经验;通过具体的实例...
眼下,合肥科学岛春光无限、生机盎然。小岛的中间地带,矗立着一座外形酷似宇宙飞船的大楼——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大楼深处,有一个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中文名为东方超环,简称EAST),俗称“人造太阳”。这座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核聚变实验装置,多次创造出等离子体运行的世界纪录,代表着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在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物理和工程方面的研究水平,为全人类开发利用核聚...
2021年4月5日,生物所基因安全评价与应用团队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开发了针对核酸靶标的多重、可再生的生物传感技术,为多种转基因元件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无酶、免扩增的技术支撑,可实现转基因成分的快速高效检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析化学经典期刊《塔兰塔(Talanta)》上。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研究室丁芳课题组在边界局域模(ELM)爆发引起偏滤器靶板钨溅射的机制及其控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由博士生陈夏华等人以“The impact of ELM mitigation on tungsten source in the EAST divertor”为题发表在核聚变领域重要期刊Nuclear Fusion上。论文审稿人认为“这是一项与I...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新风研究员与张勇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利用阳极氧化铝模板与金纳米颗粒组装,成功实现了应用于无偏振选择性二次谐波产生的等离激元纳米球-碗结构英寸级阵列的制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Nano(ACS Nano 2021, 15, 1, 1291–1300)。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可以通过将电磁波限域在亚波长范围内的体积中进而实现对线性和非线性光学过程的操控,其在超分辨探测、光捕获与发...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在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恢复并做好日常诊疗服务,2020年治疗出院患者近800例,在全球粒子机构中继续保持领先,其中,单日治疗峰值、单月治疗量均创开业以来新高。医院的临床诊疗方案持续优化、“本土化”粒子核心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速,“上海重离子”品牌效应不断增强。
2021年2月6日下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专项“碱性离子交换膜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实施方案论证暨项目启动会在合肥顺利召开。科技部高技术发展研究中心朱卫东处长、张丽副处长、王翔主管,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清华大学姜培学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潘牧教授、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蒋利军教授级高工、上海交通大学朱新坚教授,项目组咨询专家厦门大学孙世刚院士、中国科...
2021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2021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合肥研究院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大科学工程团队获得“中国科学院先进集体”表彰、洪津研究员获得“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表彰、高产多不饱和脂肪酸菌种创制和产业化关键技术团队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表彰 。
日前,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王奇研究员主持的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等离子体技术制备高质量功能化石墨烯》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结题验收。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辰龙会计师事务所、安徽华安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听取了结题汇告,对项目三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一致通过了结题验收。近年来,在石墨烯材料的等离子体制备及应用方面,王奇研究员带领年轻的研究团队,攻克等离...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单位合作,利用金刚石对顶砧加压装置研究了高压下半水合氨的物性,首次在半水合氨中发现了压力诱导的分子晶体至完全离子结构相变,相关研究成果以“Ionic Phases of Ammonia-Rich Hydrate at High Densities” 为题发表在《物理学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自然界中稳定存在的氨...
近日,法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线圈测试现场传来喜讯,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研制的ITER PF6线圈一次性通过所有验收测试项目,验收工作圆满完成,即将作为磁体系统中首个线圈安装至ITER主机中,为ITER计划2025年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的重大工程节点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于ITER计划进度具有积极的提速推进意义。ITER现场的冷测试是检验超导磁体质量和性能最为全面和严苛的一次检验,是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