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学相关记录9216条 . 查询时间(0.369 秒)
量子计算服务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OxfordQuantumCircuits(OQC)3月5日宣布,雪佛龙公司旗下的雪佛龙技术风险投资公司已加入其1亿美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是英国量子计算领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B轮融资。
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双重影响正在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和城市热岛效应。绿地已被广泛认可为一种缓解热环境的有效手段,然而过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绿地的二维形态,而忽略了其三维空间配置。为此,叶红研究组基于景观生态学和万有引力定律发展了一套三维景观指数,通过采集中国四明山的高分辨率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探究绿地的二维和三维景观格局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机制。
2024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功能材料物理与器件研究部在 V2O3金属 -绝缘体相变的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Physical Review Materials上。V2O3作为典型的强电子关联氧化物,在化学掺杂、压力和温度等作用下发生从顺磁金属(PM)相到顺磁绝缘体(PI)相和反铁磁绝缘体(AFI)相之间的转变,同时伴随着电学、磁性和光学等物性的显著改变,这种独特...
手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是生命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从原子级水平上研究手性团簇的手性来源、多重手性,对手性化学和团簇化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手性金属有机簇合物仅约占手性晶态化合物的7.8%,集中在贵金属、稀土和过渡金属。2024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方伟慧采用协同配位合成策略,构筑出首类手性铝氧簇(cAlOCs),并应用于圆偏振发光。
2024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高研院”)纳孔构型的分离与能源转化团队(SECOND)团队在共价有机框架非金属催化剂的氧还原方向的研究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Solvent Effects on Metal-free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in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t ...
2024年3月11日,精密测量院量子可积系统研究组组长管习文研究员,联合意大利科学院光学研究所博士后史海龙博士,北欧理论物理研究所杨晶研究员,在量子精密测量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工作分别发表在物理学领域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该领域颇具影响的专业期刊《Physical Review B》上。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声学研究所、近代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梁彬和程建春课题组在深亚波长声场操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基于局部非线性效应突破声波衍射极限的物理机制,在远场实现了高达1/38波长的空间分辨率,为声波的精准操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024年3月10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任金东课题组在氮杂环亚胺分子与过渡金属表面吸附构型转变和界面电子转移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The electron-rich and nucleophilic N-heterocyclic imines on metal surfaces: binding modes and interfacial charge transfer为题,在线发表于Jou...
2024年3月9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健康所江海河研究员课题组,在中红外波段高能量脉冲激光传输系统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设计了具有78  m较大芯径的6孔微结构反谐振空芯光纤(AR-HCF),首次实现了在室温条件下高效率传输2.79  m波段高能量脉冲激光。相关成果已在国际知名光学TOP期刊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上发表。
与插层型锂离子电池(LIB)相比,转换型锂硫(Li-S)电池因为其高理论能量密度(2600 Wh kg-1)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缓慢的反应动力学和锂金属枝晶生长等问题阻碍了锂硫电池的进一步应用。硫正极的多步转化反应涉及电极/电解质之间一系列Li+的交换,这些反应也亟需克服脱溶剂和电荷载体扩散的能量势垒,这导致了缓慢的转化动力学以及多硫化物中间体的积累。
日冕物质抛射(CME)源于日冕磁场的不稳定性,大量的等离子体和磁场被从日冕抛射至行星际空间。CME具有重要的空间天气效应,位于空间天气研究和预报的核心。 对CME直接的就地测量仅发生于行星际空间,从未在日冕中进行过,而在行星际空间中的CME(称为ICME)已是演化之后的状态。在日冕中(即阿尔芬半径以下区域)对CME及其相关结构进行直接就地测量,对于理解CME的爆发和加速机制、新生状态、及其对日冕和...
2024年2月16日,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支持清华大学/西湖大学用户柴继杰教授团队与其合作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教授团队发现了一种植物新型免疫激活机制,揭示了植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olygalacturonase-inhibiting protein, PGIP)特异性识别病原菌果胶多聚半乳糖醛酸水解酶(Polygalacturonase, PG)并劫持其酶活性来触发植物先天免...
二维共轭聚合物(2DCPs)是一类新型的半导体材料体系,其独特的拓展二维共轭结构,预示其优异的光电特性,在有机电子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报道的大多数2DCPs材料的光电性能仍然相对较差,同时具有强荧光特性的二维共轭聚合物半导体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造成该类材料荧光猝灭的原因是2DCPs体系中紧密的层间π-π堆叠使其能量耗散严重,导致其往往不发光或者荧光特性差。
光学声子对材料的光、电、热等物理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纵向光学(LO)声子的行为由于材料的极性而与众不同。在非极性材料中,无论是三维(3D)还是二维(2D)系统,晶格对称性保证了LO和横向光学(TO)声子在布里渊区中心具有零色散斜率的简并(图1a)。然而,在极性材料中,LO声子的晶格振动会产生额外的长程电场,进而对极性晶格施加长程库仑力。长程库仑相互作用显著改变了LO声子的行为。在3D情...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新风研究员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张青团队、华南师范大学吴波团队,运用时间分辨荧光显微镜技术(Time-Resolved Photoluminescence Microscopy, TRPLM),研究了二维Ruddlesden−Popper钙钛矿(2D RPP)中的激子输运过程,通过在表面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刚性网络锚定软丁基铵阳离子的方法,在机械剥离的薄片中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