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桡骨相关记录61条 . 查询时间(0.143 秒)
2022年9月17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牵头制定的《中国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指南》定稿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定稿会由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主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张长青教授任大会名誉主席,上海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骨科学组组长纪方教授与本次指南撰写发起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王秋根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北)主...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创伤学课件 桡骨远端骨折。
探讨使用支撑针、骨块夹结合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伴高分水岭骨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科收治1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有高分水岭骨折块患者,均使用支撑针或骨块夹结合钢板固定,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22~55岁,平均(35.60±2.9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45 d,平均(10.00±1.07)d;左侧4例,右侧6例。分别在术后1、2、3、6、12个月进行功能指导...
对比研究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老年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穿针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钢板组),每组30例。穿针组男6例,女24例;年龄60~78岁,平均(68.53±5.08)岁;左侧11例,右侧19例;摔伤25例...
探讨3D打印模板技术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手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术前在电脑中利用Mimics 20.0软件先建立骨折3D数字模型,在电脑中通过3D数字模型了解骨折形态并模拟骨折复位,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1∶1的骨折实体模板,在实体模板上模拟手术过程并选择合适的钢板...
探讨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短暂性骨间背神经麻痹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例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手术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9.7±13.3)岁。术前均无神经损伤症状,术中无牵拉、损伤骨间背神经,其中5例在术后第2~3天出现短暂性骨间背神经麻痹症状(骨间背神经麻痹组),予以短时间小剂量激素、加强消肿...
探讨关节镜下埋头空心钉固定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4例新鲜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0.5±4.2)岁。9例跌伤,5例交通事故伤。受伤到入院时间1~10 d,平均(4.2±2.1)d。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埋头空心钉固定。术后3个月进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评估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纳入3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男24例,女13例;年龄23~62岁,平均(43.6±12.9)岁,均行外固定架治疗。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行常规随访,包括测量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及影像学结果(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尺骨变异、关节面塌陷)。上肢功能评定标准(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
创伤探讨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患者98例,根据逐步6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将其相关的良好组,不良组。比较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就诊时间,骨质疏松,骨折类型,骨折AO分型,损伤能量,尺骨茎突骨折,末次复查掌倾角,末次复查桡骨短缩,功能锻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伤口性桡骨...
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Kapandji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6年2月对21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按AO分型:A3型6例,B2型3例,C2型9例,C3型3例)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经皮插入以阻挡骨块再移位的Kapandji技术。末次随访根据改良的Sarmiento评分进行影像学评估,根据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
探讨成人合并桡骨头骨折的后孟氏骨折脱位的手术策略及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8例成人合并桡骨头骨折的后孟氏损伤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其中男14例,女4例;左肘11例,右肘7例;年龄18~59岁,平均(37.6±10.6)岁。依据Jupiter分型,ⅡA型12例,ⅡC型4例,ⅡD型2例。桡骨头骨折按照Mason分型,Ⅲ型11例,Ⅱ型5例,Ⅰ型2例。15...
研究弹性髓内钉与克氏针固定治疗O’Brien Ⅱ、Ⅲ型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122例O’Brien Ⅱ、Ⅲ型桡骨颈骨折患儿病例资料,根据术中固定方式进行分组,60例进行弹性髓内钉固定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5~13岁,平均(7.8±1.4)岁;O’Brien Ⅱ桡骨颈骨折41例,Ⅲ型桡骨颈骨折19例。62例行克氏针固定的...
研究小儿桡骨颈骨折应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的81例患儿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 = 42。 )和对照组(N = 39),对照组采用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手术指标,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度。
分析对比万向双柱锁定接骨板与“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8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掌侧入路的“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对照组以万向双柱锁定接骨板治疗。试验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4.16±12.54)岁。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
研究双头加压螺钉及微型锁定接骨板在桡骨小头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安康市汉滨区第一医院骨科医院进行诊治的48例根据Mason分型判定为Ⅲ型的桡骨小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双头加压螺钉进行内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型锁定接骨板进行内固定。于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改良式Broberg and Morrey...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