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 土壤团聚体相关记录35条 . 查询时间(0.079 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土壤团聚体的土钻,其包括受力座和钻套,所述钻套设置在受力座的底部,钻套的内部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环刀,且两个环刀拼接组装后构成用于钻取土柱的环刀主体,所述环刀主体的上端插入在钻套内,在钻套的外壁设有用于对环刀主体进行固定的限位机构,同时钻套内还设有用于挤压环刀主体内土柱的挤压机构。本发明操作方便、结构新颖、便于拆卸和携带,其通过设置可拆解的环刀,使得环刀中采集的原状土柱能够通...
团聚体的物理化学保护是森林土壤固碳的重要机制之一。树种丰富度和组成改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组分,但对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选择南亚热带8种典型的不同功能型树种(2种固氮树种,6种非固氮树种),建立了树种丰富度为1、2、4、6的人工林树种多样性梯度试验研究平台,从团聚体水平上研究了树种丰富度对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以及固氮树种在树种丰富度效应中的作用。团聚体分级采用湿筛法分成粗大团聚...
2021年3月19日,资源环境学院“旱地土壤培肥与高效施肥”科研创新团队翟丙年教授研究小组在《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发表题为“Assembly of abundant and rare bacterial and fungal sub-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soil aggregate sizes in an apple orcha...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研究人员基于小良热带海岸带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长期养分添加实验平台(10年),研究了长期外源养分添加和土壤团聚体结构对微生物残体的影响。研究发现:(1)持续磷添加显著降低了微生物残体的积累及其土壤有机碳库的贡献,但是氮添加的效应则不显著;(2)磷添加主要通过提高微生物残体分解相关的酶活性,促进微生物残体的循环再利用,进而降低微生物残体在土壤有机碳库中积累;(3)土壤团聚...
以‘南丰蜜橘’果园土壤为对象,分析行间播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和清耕条件下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其贡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生草后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以 > 5 mm粒级团聚体居多(占比28.52% ~ 35.14%),而清耕对照处理以 < 0.25 mm粒级团聚体居多(35.5...
【目的】 研究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及供钾和释钾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指导茶园土壤施肥、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四川省雅安市草坝镇茶园农业生态区植茶年限分别为5 a、10 a、15 a和30 a的原状土 (0—15和15—30 cm),利用湿筛法分离出粒径> 2 mm、0.25~2 mm、0.053~0.25 mm和 < 0.053 mm的土壤样品,分...
为合理利用秸秆并进行碳固定,在青岛农业大学长期定位秸秆还田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包括相同施氮条件下小麦、玉米两季秸秆还田(WCN)和一季小麦秸秆还田(WN),小麦玉米两季秸秆还田(WC),对照(CK)及单施有机肥处理(M),测定玉米-小麦轮作收获后土壤中的总有机碳、土壤的活性碳组分(轻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土壤团聚体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土壤总...
【目的】 生物质炭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稳定的结构而被用作土壤改良剂。然而关于田间陈化生物质炭对土壤肥力和养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通过定位试验,分析田间不同陈化年限的生物质炭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方法】 田间定位试验设在江苏南京,供试土壤为粘质水稻土。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是不施磷肥对照 (CK)、施用磷肥 (P) 及磷肥配施新鲜生物质炭 (PB0y,2017年施入)、2年...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特征,探明耕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质量指标的影响,为解决区域长期传统耕作模式所引起的土壤结构质量下降问题及构建土壤合理耕作层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2016年10月开始,在吉林省西部松原市宁江区开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耕作结合秸秆还田设置了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耕作 (秸秆清除后进行旋耕,LR)、连续旋耕 (秸秆粉碎还田后进行旋耕,SR)、翻...
为了解东北黑土旱田改种稻田后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将东北黑土旱田(种植玉米为主)改种为稻田(简称“旱改稻”),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研究了“旱改稻”后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以及其对碳源利用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旱改稻”显著增加了黑土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数量,增加了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内有机碳(SOC)的含量。旱田和稻田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内的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有机质是团聚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团聚体形成过程中作用机制已有大量研究,但有机质在团聚体破坏过程中起何种作用尚未明晰,其对团聚体破坏过程中雨滴机械打击和消散作用贡献的影响也有待深入研究。为研究不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选取5种不同退耕还林年限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95%酒精和超纯水作为降雨液体,分别在4个高度下(0.5、1、1.5和2 m)对其进行溅蚀试验。结果表明: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
为探究冬季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结构和质量的影响,设置5种冬季种植模式:冬季休闲(冬闲)、冬种紫云英、冬种油菜、冬种大蒜和冬季轮作(马铃薯、紫云英、油菜),通过测定稻田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析稻田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和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深度:>2 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含量最高,其次是<0.053 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1~2、0.5~1、0.25~...
【目的】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化肥施用严重超量、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模式不合理等现象,利用日光温室蔬菜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菜地土壤团聚体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为设施蔬菜优质高效生产和减量施用化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将25%或50%的无机氮肥用玉米秸秆或猪粪中氮替代,进行温室蔬菜田间定位试验。试验共设5个处理 (各处理等氮、等磷、等钾):1) 全...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土壤生态学学科组博士后冯娇在研究员程晓莉的指导下,以丹江口库区造林地(灌丛、森林)、裸地和农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团聚体中C含量、δ13C同位素以及C相关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造林显著增加了土壤原土中β-葡萄糖苷酶、α-葡萄糖苷酶以及木聚糖酶的活性。此外,造林显著增加了原土及土壤团聚体中SOC的含量。总体上,在造林土壤中> 2000 μm大团聚体中的水解酶活性...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土壤生态学学科组博士后冯娇在研究员程晓莉的指导下,以丹江口库区农田、灌丛和森林为对象,测定土壤团聚体中N含量、δ15N同位素以及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造林显著增加土壤全N的储量,增加土壤N水解酶活性,但是却降低稳定态N占全N的比例以及土壤δ15N值。土壤全N储量与土壤有机C储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类似地,土壤N水解酶活性与C水解酶活性也呈显著的正相关。总体上,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