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中国语言 外国语言 文学 艺术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文学 染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166 秒)
2021年6月19日,“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承办。展出作品153件套,由160位书法家共同书写完成。展览结束后,作品整体捐赠给国家博物馆。这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完整收藏大型主题类作品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2022年7月11日,染服系副教授李迎军作品《无形》入选「新·元——回望&畅想」2022第二届国际可穿戴艺术展。
历史浩浩荡荡,精神延绵不绝。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为红色文化提供了深厚的积淀,伟大的革命人物、经典的革命故事,虽历经岁月,仍具有穿越时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当代舞台,红色题材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生命力,艺术家们用时代语言、国际语言讲述红色故事、挖掘红色精神,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走进剧院。由广东歌舞剧院创作排演、取材于中共早期革命者周文雍和陈铁军奉命爱情故事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风雨红棉》将于...
日前,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举行了“李可染画院至诚艺术中心”授牌仪式暨高级研修学术交流推介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院副院长、李可染画院常务副院长姚鸣京,李可染画院福建分院副院长汪天亮,李可染画院三清山分院院长陈德彪等省内外美术界艺术家,福州大学党委陈永正书记及至诚学院院领导等出席了活动。
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表现出丰富的女性思想、女性欲望及个体的性爱感受。陈染采用女性独白和自我精神分析的叙述方式,具有独创性。出于对父权秩序与公共窥视的恐惧, 女主人公认同了母爱与同性恋。其女性立场的自我描述,实践了西方女权主义的“身体写作”理论,成功地挑战了世俗道德,也挑战了男性写作对女性身体的遮蔽。
李可染(1907—1989)于1962年至1964年间创作的中国画系列作品《万山红遍》自1999年首次在拍卖会上高价成交后,近几年频频出现在各大拍场上。今年五月底至六月初,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李老的两件巨作又分别以1.24亿元和2.93亿元成交,其中就有《万山红遍》。《万山红遍》系列作品一浪高过一浪的拍卖奇迹,一度成为市场的焦点。拍卖市场甚至因此将2012年称为“李可染年”。在艺术品市场日益火爆的今...
李可染(1907-1989) 江苏徐州人。早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29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院研究生班,从林风眠、克罗多学油画。1937年进入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第三厅,创作抗日救亡宣传画。1943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讲师。1946年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等职。李可染积极从事传统中国画的变革,主张"用最大...
《辕门斩子》(杨家将为保国血染沙场)(音频)。
在我国现代绘画史上,李可染先生(1907—1989)在水墨山水画领域承前启后,在优秀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合理地吸纳西画经验,创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鲜明个性的新风格,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
李可染谈艺录     谈艺录  李可染       2008/2/15
我不依靠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   假如我的作品有点成就的话,那是我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观察描写对象、深入思考、深入实践的结果。人离开大自然、离开传统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我常常问自己,我是在创作画,还是在学画、研究画?结论:我是在学画和研究画,我现在已经70岁了。我一辈子都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
中国人是黄种人,但头发却是以黑色的为正宗,年老时随着容貌的苍老渐渐变白,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倘若年纪轻轻就早生华发,就会被人称为“少白头”,说好听点是少年老成,说不好听就大有未老先衰的意味。自从有了染发和火局油的工艺,不要说在年轻人中,就是在年老人中,一头华发的现象也是很少见的。黑色的头发,是一个人心态年轻的象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