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 >>> 中华玉文化研究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中华玉文化研究 青玉相关记录247条 . 查询时间(0.45 秒)
青玉璇玑,新石器时代,直径10厘米。环形扁平体,中间厚、边沿薄,通体磨光,素面无纹,外周有三个距离相等、方向相同的凸脊。
青玉璧,战国,直径14厘米。青灰色,两面雕饰谷纹,排列整齐有序,琢磨精致。
青玉猪,汉,长10.8厘米。青绿色,略有褐沁。此猪为圆雕,长柱形,猪做卧伏状。雕琢手法简洁明快,概括性强,采用“汉八刀”琢法,寥寥数刀,即形神兼备。
青玉描金插屏,清,长25.3厘米,宽11.7厘米。青玉插屏两面皆用描金的工艺绘画亭台楼阁山水图案;远处山势陡峭直入云霄,石间林木交柯,楼台殿阁;近处山石兀立,水上泛舟,构图层次清晰,疏密有致。
青玉三羊尊,清,高5.9厘米 口径5.2厘米。子母口,肩部饰一周凸弦纹及浅浮雕云头纹。腹部外附有三只形态各异的立雕羊,三羊中间环刻一周巴拉马纹饰,底部有三个扁形足。
西汉谷纹青玉璧,外径16.7厘米, 内径4.1厘米,西汉,广西贵港市罗泊湾2号墓出土。玉质青黄色,器扁圆状,中有一孔,双面雕饰排列整齐的谷纹,紧密晶莹。谷纹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这种大型玉璧是一种礼玉。
螭龙纹青玉璧,外径11.8厘米,东汉,广西合浦县九只岭出土。青灰色玉质,扁圆形,中有一圆孔,此璧两面纹饰均分内外区。一面内区为蒲纹,间饰涡纹,外区饰四组双身螭龙纹;另一面内区为谷纹,间饰涡纹,外区饰四组双身螭龙纹。古代玉璧的用途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一为祭器和礼器;二为国事中礼仪馈赠;三作佩系,也作不同身份的标志;四作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
莲瓣形青玉双耳杯,高4厘米,口径7.2厘米,清代。工艺品,颜色为青白色。莲瓣口,口沿外阴刻勾连回纹。腹部莲瓣纹起棱。卷云形双耳,耳作平板勾云状,耳面阴线勾勒螭首纹。圈足饰莲瓣纹,足外缘起边,有棱。玉质滋润,晶莹透彻。造型规整大方。
青玉卧牛,长9厘米 ,宽3.3厘米,清代,水牛一对,仰头登眼大弯角,四足前跪。玉质晶莹。
清乾隆青玉四螭坠,径 5.4厘米,清代,雕琢,青白色,采用高浮雕技法,雕四螭相互缠绕,喻意“四方结交”。
青玉婴坠,高9.5厘米,明,青色,圆雕一童子,样子可爱顽皮,双手捧着花瓶,瓶中插着一枝莲花,有送子祝福之意。
清末青玉母子狮摆件,高9厘米、长 13厘米,清末,雕琢,青白色。青玉雕像,一头母狮带着两头幼狮,其中一头在母狮背上,另一头在母狮胸前,雕刻技法娴熟,形象生动。
玉质呈青色,多处有黑褐色沁斑。出廓部采用镂雕技法,双螭螭首相对,伏于璧上,中间以一尖状物相隔。螭圆眼、耷耳、独角,身以细阴线雕琢的圆圈纹及毛纹饰鳞毛,螭身造型卷曲繁复,线条灵活优美。玉璧表面饰乳钉纹,每个乳钉琢磨得规整统一,其地子打磨平整光滑,极显工匠完美的雕琢技艺和高超的治玉水准。
质地为青玉,正面阴线雕兼镂雕正视站姿展翅,爪下连人面及最下面一兽面,用浅浮雕琢制而成。在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中,山东龙山文化应属鸟崇拜的氏族部落,此玉饰有可能是山东龙山文化先民借鹰的凶猛矫健之力来降服敌族,并作为图腾崇拜的“族徽”之用。此玉饰不仅是山东龙山文化的玉器珍品,也是山东东夷族鸟图腾崇拜的物证。
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的发掘,是20世纪70年代轰动国内外的考古发现。其中出土的帛画《导引图》,绘有44幅图像,每图均绘有一个运动姿态各异的人物图形。该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即导引)图谱。历史文物中,时代最早谈到行气者,则是天津博物馆所珍藏的“行气”铭玉杖首。此玉原为合肥李木公旧藏。其拓片20世纪50年代最早刊印在《艺賸》。20年后又收在《三代吉金文存》(误名为“铜珌”)中。该器高5.2厘米、底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