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社会学 >>> 社会学史 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方法 实验社会学 数理社会学 应用社会学 比较社会学 社会地理学 文化社会学 历史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军事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公共关系学 社会人类学 组织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福利社会学 社会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社会学 农民相关记录326条 . 查询时间(0.106 秒)
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工作与生活调查”数据,对1766位新生代农民工和702位传统农民工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农民工的公平感普遍低于本地或外地城市工人,尽管两代农民工的公平感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影响因素方面却存在明显的不同。总体上看,结构变量(教育和收入)对两代农民工公平感的解释力不及局部比较变量(主观地位)的解释力;相对而言,教育水平、主观地位对新生代农民工公平感的影响更为明显;而收入水平对传统农民工...
利用2014年城乡居民社会调查数据,本文描述了农民工失范感现状,并从职业流动的视角探讨了失范感影响因素及性别差异。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农民工失范感比较强烈,女性更为突出;失范感取决于主观职业流动,而非客观职业流动,同时无论是主观的向上流动还是向下流动对男性有负向作用,而对女性的影响没有通过检验,这部分支持了职业流动分离性假说。在今后研究中,性别差异的分析不仅可从社会角色的视角切入,还需与职业地位与...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居民的养老意愿因现实环境的变化而可能发生变化。经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养老意愿虽呈多元发展趋势,但主要仍然倾向于子女养老和居家养老。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自身的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影响其养老意识,即务工人员、农业劳动者以及家庭情况较差的农村居民更可能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农村居民自身的人力资本、经济资本、政治资本影响其对养老责任主体的选择,即学历越低、收入越低的...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农村居民的养老意愿因现实环境的变化而可能发生变化。经研究发现: 农村居民的养老意愿虽呈多元发展趋势, 但主要仍然倾向于子女养老和居家养老。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农村居民自身的人力资本、 经济资本影响其养老意识, 即务工人员、 农业劳动者以及家庭情况较差的农村居民更可能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 农村居民自身的人力资本、 经济资本、 政治资本影响其对养老责任主体的选择,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推进“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与农村改革出谋划策。拟于2016年10月最后一个周末(28~30日),在浙江农林大学举办第二届“中国农民发展研讨会”。
本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分别于2001年和2010年在上海、武汉、沈阳、福州和西安这五个城市所展开的劳动力调查数据,运用dprobit回归分析对农民工子女随迁与否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从农民工子女的个人特征方面来看,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其跟随父母迁移到城市的可能性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同时,学龄子女随迁而非留守的可能性会明显低于学龄前子女,且以初中适龄阶段的子女尤甚。从...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段时期以来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群体游离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外,成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短板。因此,建立符合农民工自身特点的、相对独立类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就成为一个重要选项。其内容主要包括:缴费主体包括农民工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实行"低社会统筹+高个人帐户"的模式;缴费基数及比例稍低于城镇企业职工的缴费水平;农民工养老金待遇包括社会统筹、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三个部分;区别农民...
个体性与集体性抗争是农民工争取和维护自身权益的两种基本形式。文章在描述农民工抗争行为现状的基础上,从工作环境、工厂管理体制和农民工内部关系3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工抗争行为的组织和社会基础。结果发现,工作环境的恶劣和缺少工作保护是激发工人集体性抗争的重要原因;在工厂管理体制上,经常拖欠工资、车间冲突容易导致农民工的各种抗争;工厂的利益诉求机制畅通虽然对集体性抗争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有效地抑制个体性抗争;...
运用前沿的队列分析技术,文章使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统计发现,流动半径超出县域以外的外出农民工选择回流自建住房的比例占47.6%,选择异地购房与就地购房的比例分别占30.2%和22.2%。因此新型城镇化理论应以“回流自建住房、异地购房、就地购房”的三元概念替代“城乡二元”结构的传统概念。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表明,在影响异地与就地购房选择的因素中,异地购房受到的干扰因素更为复杂。统计数据同...
在户籍制度改革进展有限的背景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方面的均等化改革是否有利于提升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地位?强调户籍制度决定性的学者倾向于否定其他改革的作用。但是,如果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改革具有去户籍身份、重新定义制度规则的性质,那么有可能促进不同劳动就业群体间的平等。本文基于这个出发点,全面系统考察均等化改革。首先,将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经济社会改革概括为走向市场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双转型”;其次...
文章使用2009和2014年在安徽农村地区调查所收集的数据,分析了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定居城市行为和意愿上呈现的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近5年来,农民工大量回流,在户籍所在地的乡镇和县市城区就近打工,早出晚归,已成为一种新趋势。与此同时,农民工落户定居城市的行为和意愿不进反退,导致这种状况的农村“拉回”和城市“推出”的因素都在增强,以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将农民固定在某一个城市的城镇化目标可能难以...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034个样本数据进行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满意度估计, 我们发现体育活动场所、公园或广场等文化活动场所的供给以及棋牌活动、免费网络服务的开展显著影响着 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满意度评价.政府应充分满足农民工现有的、健康合理的文化产品需求, 保障农民工的闲暇休息时间的文化需求,从而提高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满意度.
公正视野中的中国农民     公正视野  中国农民       2014/12/27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由于整个社会过分地以经济效益为取向,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由于对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基本理念的漠视,致使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突出地表现在中国农民阶层在公正对待方面往往处在十分不利的位置,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包括许多人为造成的问题。这种情形,使得农民的地位从总体上日益趋于弱势,使得城乡之间以及农村内部的社会分...
使用574个农民工家庭的数据对其家庭返乡定居意愿和返乡具体定居地选择进行估计,发现:家庭人口规模、家庭社会资本和家庭经历过拆迁3个变量与家庭返乡定居选择之间显著负相关,而对家庭未来评价则正向显著影响家庭返乡定居的选择。进一步地,使用mlogit模型对有返乡定居意愿的农民工家庭定居地选择进行回归,结果显示,与回户口所在地村居定居相比较,收入水平越高的家庭和主事者年龄越大的家庭,越不愿意在大城市定居;...
农民主体论》,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关于历史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基本原理,在深入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现代化理论等成果,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农民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认为,农民不仅是中国现代化的创造主体,也是中国现代化的价值主体。农民自身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通过外部刺激和文化重塑,能够成为完整的现代化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