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气候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气候学 年代际变化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0.101 秒)
观测数据、再分析资料和模式模拟均显示全球气温在过去几十年持续升高,北极的升温速率大约是全球平均升温速率的2倍,即北极放大效应(Arctic amplification)。有关北极放大及其驱动机制是目前极地气候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和前沿,受到了学界广泛关注。目前,学界对北极放大的认知主要局限在过去几十年其在季节、年际上的变化。北极放大在更长时间尺度上是如何变化的?其年代际或多年代际变化特征和驱动机制是什...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的第三极,其显著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大气环流系统以及气候格局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尽管前人对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热源的变化开展了系列研究,但鲜有从“欧亚大陆丝绸之路遥相关”视角,研究与青藏高原夏季大气热源之间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春在团队深入揭示了近年来印度洋增暖对厄尔尼诺(El Niño)衰减反馈的变化及机制。相关研究论文以硕士研究生韩翔为第一作者、王春在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发表于《气候动力学》。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全球变暖‘停滞’现象的辨识与机理研究”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年代际变化是由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所调控。热带西太平洋是全球最大的暖池,是全球大气的重要热量和水汽来源,其变化对海洋物理环境有重要影响,对亚洲及我国天气气候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形成有重要调控作用。在年代际尺度上,热带太平洋主要表现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PO),但...
2017年7月7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在线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气候学团队关于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年代际变化机制的重要进展。热带西太平洋是全球重要的暖水库。由于该地区海表温度高并且海-气相互作用强烈,因此它被视为全球大气环流主要的热量和水汽来源。热带西太平洋海温的变化不仅对海洋物理环境有重要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亚洲及我...
观测资料分析表明,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了年代际突变, 在1999~2010年期间降水异常从以往的经向三极子型分布变成了经向偶极子分布, 形成了“南涝北旱”(除长江沿岸地区)的特征; 中国东部这次降水的年代际突变与东亚上空对流层环流及散度、垂直运动以及整层水汽输送散度的经向偶极子型年代际异常分布相对应. 并且, 本文还从大气内动力和热力过程讨论了1999~2010年期间东亚地区...
近百年来的全球增温受到广泛关注. 了解过去气候的自然变率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石笋记录分辨率高, 可精确定年, 为过去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群"圈层相互作用与亚洲季风的年际年代际变化"2010年度学术年会于11月17日在北京鸿翔大厦召开。项目群专家组成员王会军研究员、侯一筠研究员、周天军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学院资环局任小波处长、中国科学院大气所科技处浦一芬处长等出席学术年会。来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藏地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     年代际  变化  年际  地温  西藏       2009/9/16
利用1971-2005年西藏10个站的0.8 m、1.6 m和3.2 m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近35年西藏年、季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结果表明:0.8 m年平均地温在西藏东部的林芝、昌都呈现为下降趋势,其他各站以0.19~0.81 oC/10a的速率升高;有5个站的1.6 m年平均地温呈显著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20~0.60 oC/10a;...
利用1961~2000年辽东地区13个观测台站的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辽东地区降水和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并利用高桥公式计算出辽东地区的蒸发量,得出了该地区蒸发量和降水蒸发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同时利用干燥度指标研究了辽东地区气候干旱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40 a来辽东地区气候变化呈暖干变化趋势,即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尤其以20世纪90年代变化最为明显。
分析了中国北方沙尘气候的时间变化特征, 重点研究与沙尘气侯的年代际变化相应的冬、春季气候和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文章揭示: 在沙尘活动频繁年代(1956~1970)和稀少年代(1985~1999)冬、春季的气候和大气环流有显著差别. 与前一个年代相比, 在后一个年代里冬季极涡异常加深, 50°N附近的西风增强, 东亚极锋锋区位置偏北, 东亚大槽偏弱; 西伯利亚高压北部及中心强度变弱, 阿留申低压明显...
作者选取了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境内的72个气象站逐日观测的积雪深度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的空间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原积雪的年变程并不完全一致,高原东南缘的积雪主要发生在3月份;高原东南和东北部的积雪一年有两个高值区:前冬10~12月,后冬2~4月;高原中部和西南部的积雪主要在隆冬12~1月;中部一些站点的积雪一年存在3个峰值:10月、1月和5月.青藏高原的积雪主要发生在10月至5月份...
通过对青藏高原72个地面气象站1962~1999年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分析,以唐古拉山脉为界将高原分为青海区和西藏区,分别考察了两区冬春(上年10月~当年5月)和汛期(当年6月~9月)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趋势、突变及其周期振荡,得出的主要结论为:近38年(1962~1999)来,青藏高原呈升温趋势,冬春大多数台站的升温率为0.02~0.03 ℃ a-1,汛期大多数台站的升温率为0.01~0.02 ℃ a...
利用1880-2006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及1951-2006年中国160个站夏季降水量和北半球大气环流资料,在夏季降水分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夏季雨型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分析了夏季各类雨型所对应的北半球500 hPa环流场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东部季风区和西部区存在着20~40 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趋势,东北区则表现为明显的15 a左右的年代际变化特点;东部季风区四类雨型东亚大气环流差异显著,西部区...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华南春播气象条件评定资料,对华南春播期气象条件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南部和华南北部均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华南南部春播型以10 a时间尺度为显著特征,华南北部主要表现为20 a时间尺度特征。 造成春播型特征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日照、降水,尤其是温度的贡献最大。华南南部春播期各气象要素的气候变化特征与北部不同,55 a来,华南南部春播期降水、日照与温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