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病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肿瘤病理学 科学家相关记录30条 . 查询时间(0.376 秒)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姜昊文、副主任医师张立旻团队在一项纳入1080名前列腺癌患者的研究中发现,T细胞在实体瘤中有杀伤肿瘤的作用,但前列腺癌中具有CD103标志物的杀伤性T细胞抗肿瘤水平低下,同时还分泌促肿瘤相关因子,是藏匿在杀伤性免疫细胞中的“叛徒”。近日,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英国癌症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重要因素。KRAS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中最主要的基因突变之一,近年来针对KRAS G12C抑制剂的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针对KRAS其它突变如KRAS G12D等仍缺乏有效的靶点药物。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但人类尚缺乏对这一疾病背后生物机制的全面理解。《自然》和《自然·医学》杂志新发表了7篇论文,给出了肺癌如何演化的复合分析,相当于绘制出一幅肺癌演化的“分子画像”,其有助于解释为何有时治疗不再有效,或将为癌症诊疗带来革命性突破。
肿瘤细胞的转移扩散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从原发灶肿瘤脱落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被认为是肿瘤远端转移的“种子”。血液循环是肿瘤细胞从原发灶向远端转移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关于CTCs在血液中如何逃脱宿主免疫监视的机制尚不清楚,亦缺乏有效抑制CTCs转移扩散的治疗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5%,是最常见的肺癌亚型。具有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亚洲人群中可达50%以上。如何延缓和破解相关患者耐药问题,是当下肺癌患者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癌症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多个基因的突变使得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这些过程通常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其中,癌症中基因的变化和特定表型之间的因果关系仍有待研究。美国博德研究所通过构建人类黑色素瘤细胞模型,揭示了突变对肿瘤和微环境产生的影响。该研究于近日发表在《Science》上,题为:Stepwise-edited, human melanoma models reveal mutations’ effect o...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结直肠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类型中,细菌也是肿瘤组织本身的组成部分。这些细菌往往以较低的生物量寄生在肿瘤组织中,其菌群特征与癌症风险、病理类型和治疗反应相关。然而,肿瘤驻留细菌在肿瘤进展中的生物学作用仍不清楚。近期我国科学家发现,肿瘤驻留的胞内细菌能够促进癌症转移。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期刊,标题为“Tumor-resident intracellul...
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结直肠息肉粘膜中的微生物组、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特征。该研究在《Cell Host & Microbe》上发表,题为:Genomic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mucosal symbiont involved in early-stage colorectal cancer。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赵玉政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蒋玉辉研究员团队合作研究,深入解析了营养缺失条件下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通过核易位以及酶活转变调控细胞核NAD+和肿瘤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以“营养缺失诱导PHGDH核易位与酶活转变调控肿瘤细胞生长”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代谢》上。
已有研究发现一半以上的晚期肿瘤患者会出现厌食症,进食减少导致的营养不良会加剧肿瘤患者病情进展。相关研究也证实与癌症相关的厌食症会影响患者治疗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但肿瘤患者厌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近期,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利用患有肿瘤的果蝇和小鼠模型研究发现了与肿瘤相关的厌食调控分子机制。该研究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发表,题为:Tumour-derived Dilp...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医学院和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对癌症中新发现的染色体碎裂(chromothripsis或chromosome shattering)现象进行了最大规模的分析,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项研究,其包含了38种不同癌症类型、涉及2600多个肿瘤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教授樊嘉等借助大规模的蛋白质基因组平台,首次实现了对乙肝相关肝癌的系统性分析,为更深入地探索肝癌发生发展机制及指导肝癌的个体化精准诊疗带来了新希望。该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中科院院士樊嘉团队的最新研究率先揭示了中国肝癌突变谱与西方肝癌突变谱的不同之处;实现了对乙肝相关肝癌的多组学、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性分析。据了解,在中国,肝癌是发病率第四位、死亡率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超过一半的新发和死亡肝癌病例发生在中国,约85%中国肝癌患者具有乙肝病毒感染的背景。
2019年9月2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瑞华团队在EMBO Molecular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Circrna Signature Predicts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in Stage II/III Colon Cancer”的研究工作,该研究揭示了环状RNA在预测II/III期结肠癌患者复发风险预测中的重要作用,为结肠癌术后的精准治疗提供了...
肺癌已然成为“第一大癌症”与“头号癌症杀手”。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就是癌细胞转移。传统手术以及术后放化疗可以有效控制原发肿瘤,但对发生转移的肿瘤往往束手无策。据统计,我国每年肺癌新发病人数超过73万,死亡人数超过61万,五年生存率低至16.1%,95%以上的癌症死亡是由癌细胞转移造成的。以往研究表明,代谢异常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这些异常的代谢可重塑肿瘤细胞以增强其生长和存活,但其是否以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