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核科学技术 核科学相关记录462条 . 查询时间(1.432 秒)
汪瑞军,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业集团首席专家,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2018年首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现任北京金轮坤天特种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氧化物相变材料的金属-绝缘体相变过程包含着电子、自旋、轨道、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蕴含着丰富的量子现象,并且在宏观物性上呈现出奇异的光、电、磁学性质,在特殊光电功能器件方面有着巨大应用前景。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能谱和吸收谱以及衍射技术能够精确提供化学元素、晶体结构、电子轨道、自旋、磁矩和跃迁能级等丰富的信息,在研究氧化物量子功能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子态等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2021年7月7日至9日,由中国核学会和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指导,中国核学会数字化与系统分会及西安交通大学主办,联合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的第一届“核电数字化博士生论坛”在西安交通大学成功举办,论坛的宗旨是“服务高端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致力于核工业数字化转型,助推核工业高质量发展”。
向立平,男,汉族,1977年9月生于湖南衡东县,工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2011年6月毕业于中南大学能源科学工程专业,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任核能与核安全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办公室主任,《制冷与能源》杂志编委。一直致力于污染物控制与传输数值仿真技术,核能和工业物理的流动、热和质量传递模型及优化研究。先后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持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省自科基金...
2021年6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学校东操场举行毕业生典礼,学校领导及各学部院系负责人出席典礼,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有序组织毕业生参加。典礼结束后,学校领导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分别前往个学位授予点参加学位授予仪式,为毕业生颁发证书,学院组织毕业生合影留念,临行之际毕业生与各位亲爱的老师留下了珍贵的照片。
2021年核科学研讨会(NSS)和医学成像会议(MIC)以及室温半导体探测器(RTSD)国际研讨会将于2021年10月16日至23日举行。
在未来聚变反应堆条件下,为提高聚变燃烧率,必须将燃料粒子直接注入反应堆芯部强磁场约束的高温等离子体中,现有的传统加料方式(如弹丸和超声分子束等)受限于弹丸材质及低速等因素,难以直接注入到芯部,新型聚变反应堆加料方式的探索探究势在必行。据紧凑环实验负责人兰涛副教授介绍,紧凑环(compact torus,CT)注入原理是通过脉冲高压将燃料气体电离,形成高密度的自组织等离子体环,利用强洛伦兹力将紧凑环...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超高功率激光技术有了迅速的进展,催生了一批重要成果。为此,世界各科技强国都建造了或计划建造高强度大型激光装置,这包括中国在上海已建成的10拍瓦和计划建造的100拍瓦激光装置、欧洲的三个旗舰激光装置(极端光学装置ELI,Extreme Light Infrastructure)等。基于波前调制技术的相对论强度的涡旋光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及其相关应用是近期人们关注的热点。
2021年6月12日,由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主办,四川大学承办的2018年度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中期总结报告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四川成都召开。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安竹研究员代表承办单位致辞,对各位专家参加本次会议表示欢迎。
学习经历:2003-3007 厦门大学,物理学,本科;2007-2010 厦门大学,理论物理,硕士(导师:周先荣);2010-2013 上海交通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博士(导师:孙扬)。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2013-2014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所,博士后;2015-2016 马德里自治大学,理论物理系,博士后;2016-2018 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博士后;2018-2021 西...
2021年5月25日至27日,核科学技术学院在核能与核技术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成功举办2021年度第三期创新论坛,本次论坛共设4个学术报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李志宏研究员、马立秋副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余同普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吕晓睿教授受邀担任主讲嘉宾/专家。
何多慧,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设计和建造我国第一个专用同步辐射装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劳动模范、何梁何利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安徽省杰出成就奖等。
一直从事放射化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围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方面的国家需求,针对关键放射性核素与甘肃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预选区花岗岩、高庙子膨润土、粘土矿物、金属水合氧化物、腐殖质、环境胶体等等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系统开展了放射性核素的吸附-解吸和迁移行为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中法合作项目1项,共同完成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专项1项;以主要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50余篇。
杜洪川。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超快光学,强激光与原子、分子和固体相互作用。主要学习、工作简历:2003年09月-2007年06月,廊坊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读学士学位;2007年09月-2013年06月,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01月-2015年04月,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 2015年05月-2019年11月,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陈林,主要学习、工作简历:2017/05-至今:教授;2012/5月-2017/05:副教授;2004/09-2009/12: 兰州大学、理学博士;2000/09-2004/06: 兰州大学、理学学士;曾短期访问国外实验室,邀请多国教授来兰开展实验与理论合作,取得了实质性学术成果。获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获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硕士生荣获“第17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优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