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表面与界面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表面与界面 过程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74 秒)
为了研究某种HTPB推进剂与衬层界面的失效过程,设计了小型粘接件并对其拉伸断裂过程进行了CCD光学显微镜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紧贴衬层附近的高氯酸铵(AP)颗粒与衬层之间的脱湿,是影响该种推进剂与衬层界面粘接性能的主要因素,同时表明颗粒与衬层之间的界面能小于颗粒与基体之间的界面能。采用图像测量的方法,获得了裂纹平均宽度和平均脱湿长度(颗粒表面与基体之间空隙的长度)与夹具位移之比以及比值随夹具位移的变...
基于金属磨损试验以及得出的摩擦系数和磨损形貌的变化规律, 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均方差σ、统计分布参数、偏态系数Rsk和峰态系数Rku等可用于分析摩擦副磨损表面特性的典型表面粗糙度表征参数, 定量分析了磨损过程中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磨损稳定后, Ra和σ逐渐降低, 磨损表面凸峰是钝峰, 轮廓高度分布越来越符合正态分布且数据分布越来越集中。
以Inconel 718合金锻坯为研究对象, 在1173-1423 K的温度范围内, 研究了加热温度和时间对Inconel 718合金锻坯晶粒尺寸 变化的影响, 推导并验证了具有普适意义的适合Inconel 718合金锻坯粗轧加热过程的晶粒长大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随加热时间的延长, 在1173 K加热时, 晶粒尺寸变化不显著; 1173-1323 K加热时, 晶粒尺寸呈线性长大; 高于1323...
本文基于微观相场模型模拟了Ni75AlxV25-x(x=4.2, 5.0)合金中DO22(Ni3V)到L12 (Ni3Al)相变过程. 结合微观组织原子图像演化和界面处原子占位几率演化, 研究了异相间有序畴界的结构及其迁移特征, 提出了DO22 到L12相变过程的机制. 研究表明, L12与DO22相间存在5种界面, DO22 到L12相变过程中, 除了界面(002)D//(001)L之外, 其他...
在实际压铸实验的基础上, 求解了铸件--铸型界面换热系数$h$与铸件凝固速率$v$的关系. 结果表明, 二者呈线性变化关系: h=kh-v?v+ω(其中, 斜率$k_{h-v}$为铸型初始表面温度及铸件厚度的函数,ω为常数); 通过线性拟合确定kh-v和ω值, 从而确立换热系数与铸件凝固速率的关系. 这种关系同时适用于镁合金AM50和铝合金ADC12.
基于热传导反算中的非线性估算法,建立了求解界面热流及换热系数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热传导反算程序。通过在网格边界上施加三角形热流,求解出网格内部不同位置点的温度变化曲线,然后以求解出的温度为输入数据,利用反算程序求解出界面热流,通过对比求解的热流和实际的热流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测温传感器的滞后、热流形状、计算参数、采样频率以及测温点离表面的距离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且针对...
在冷喷涂过程中,喷涂粒子被超音速气流加速到较高的速度,在低于喷涂材料熔点的温度下撞击基体,发生剧烈的塑性变形而沉积形成涂层。但是由于高速粒子碰撞变形的瞬时特点,不能对粒子变形沉积过程进行直接观察,本文通过对Au团簇在Au基体上的沉积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观察到团簇撞击基体并在基体上沉积的过程,以及团簇和基体的形貌变化;本文还探讨了基体的温度变化,发现在撞击过程中,基体的局部区域有熔化现象;另外...
利用交流脉冲微弧氧化电源在碳酸钠、硅酸钠和锡酸钠3种电解液中对LY12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通过SEM和XRD观察分析铝合金样品表面形貌和相组成的变化,研究各溶质离子对微弧氧化起弧现象及生长曲线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3种电解液中进行微弧氧化处理时,在硅酸钠溶液中铝合金易于起弧,能够在短时间、低电压下获得高阻抗膜;而在锡酸钠溶液中铝合金不能形成高阻抗膜,未发生起弧现象;铝合金样品表面预先制备高阻...
在钢线热镀Cu实验基础上, 建立简化的动态数学模型, 模拟反向凝固的工艺过程, 研究主要工艺参数影响的规律, 以模拟参数的形式描述界面处的接触热阻, 合理地反映了铜液和钢芯之间的热交换过程, 区域的离散采用内接点法, 相变潜热的描述采用热焓法, 温度和焓的增加都作为求解变量, 这些措施使得凝固前沿的确定不受网格的限制, 此简化模型可作为在线控制算法的基础.
以温度扩散方程、多组元的溶质扩散方程以及枝晶尖端生长的LGK模型为基础,建立了Ni基耐热合金凝固过程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利用这个模型模拟了凝固过程中不同冷却速率下晶粒微观结构的演化对模基表面与铸件内部的均匀形核、晶粒生长、扩散过程以及固/液界面的曲率等对凝固过程中晶粒微观结构演化的影响分别进行了讨论.
采用硼(B)径迹照相法和透射电镜从实验上观察了连续冷却过程中B在晶界非平衡偏聚的发生发展过程,测定了晶界偏聚的富集因子,富集带宽度,贫B区宽度和贫化因子等偏聚特征参量。实验结果表明,对于B含量(质量分数)为10×10^-4%的Fe-40%Ni合金体系,以2℃/s的冷速从1150℃冷却到640℃的时候,B在晶界上的偏聚经历了3段式的发展,并在860℃时开始向非平衡析出转化,可以用晶界及晶界附近扩展畸...
利用晶体生长的最小过冷度判据,对DD2单晶合金激光重熔过程中重熔区组织的生长速度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枝晶尖端生长速度与激光束扫描速度和固液界面前进速度的关系.根据此分析对熔池组织进行了预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激光熔池中枝晶组织的生长方向强烈地受基材晶粒取向和激光束扫描方向的影响枝晶生长条件下.择优取向对枝晶生长方向的影响要较热流的影响大.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采用着色腐蚀技术显示出过共晶球队铁中的高温凝固组织,观察分析过共晶球铁凝固过程中奥氏体的生长方式与形貌特征. 结果表明: 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 过共晶球铁凝固时通常会析出初生枝晶和晕圈枝晶, 其形成条件主要与冷却速率和熔体的过冷有关. 随铸件模数Mc增大, 枝晶数量减少, 二次臂间距显著增大, 形态趋于不发达, 由初生枝晶向晕圈枝晶过渡. 当Mc≤0.3 cm时, 二次臂间距的实测值与理论预测值基...
用多路热电偶对激光多层涂敷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实时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在激光多层涂敷过程中,工件的温度呈现近似周期性的变化;在最初的两层时,基材内部的温度变化很剧烈,随着涂敷层数的增加,基材内部的温度逐渐上升,同时温度变化趋于平缓。采用测量数据作为边界条件对工件的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激光多层涂敷过程中熔池内的温度梯度在105—106 K/m 数量级,在工艺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激光...
合金高温氧化时在氧化膜/合金界面处常出现孔洞, 显著地削弱氧化膜的黏附力. 研究了1000℃氧化后Fe-40%Al合金/氧化膜处孔洞的生成过程, 并测定孔洞数量与体积随氧化时间的变化. 将经不同时间氧化试样表面形成的氧化膜揭去后, 用扫描电子显微竟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测定界面处孔洞的大小和深度. 同时基于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空位全部聚集成孔洞的考虑, 计算了形成孔洞的总量. 把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比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