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发现相关记录19788条 . 查询时间(1.032 秒)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王彤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李毅课题组合作,在《细胞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神经元轴突所特有的抵御机械冲击的快速保护机制。此机制使得极度细长的轴突能够承受弱机械力的冲击,而不会轻易退行。
中国天眼(FAST)发现一批迄今最遥远中性氢星系样本。2024年5月10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氢是宇宙中最早形成的元素,通常以中性氢的形式存在。中性氢是星系中气体循环的重要组成成分,为恒星形成区提供燃料,是探讨星系动力学结构的重要探针。同时,中性氢旋转曲线提供了暗物质存在的观测证据,为建立标准宇宙模型奠定了基础。
2024年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副研究员曹亮与合作者,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多功能物性测试系统,在范德瓦尔斯层状结构的晶体研究中,引入层间平移自由度,为材料物态的有效调控提供了“纯净”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布洛赫点是矢量场中的奇点,其周围的矢量朝向空间中的各个方向。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在磁性材料中预测磁化布洛赫点的存在。它们在涡旋的翻转、斯格明子的形成与湮灭等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联系经典磁学和量子磁学之间的桥梁。在磁性材料中直接观察到磁化布洛赫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在铁电材料中,仅有少数理论工作预测极化布洛赫点会在特定条件下出现。
常温常压条件下,该用什么金属来介导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的电合成氨?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林柏霖课题组与碳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合作研究回答了这一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并入选为ACS Editor's Choice。
2024年5月3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课题组在《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题为A novel protein CYTB-187AA encoded by the mitochondrial gene CYTB modulates mammalian early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并证实,除13个的线粒体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外,...
2024年5月2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叶铮研究组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邬剑军团队合作,在Movement Disorder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丘脑底核电刺激调节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心智理论》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脑深部电刺激(DBS)与生理物理建模技术,发现丘脑底核(STN)参与人脑的共情功能在认知心智理论中扮演重要角色。
多年冻土区经历了显著的气候变暖,其增温速率为全球平均值的2~4倍。气候变暖引起的冻土融化会导致多年冻土中长期封存的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以CO2等温室气体的形式释放至大气,从而加剧气候变暖。作为剧烈的冻土融化形式,热喀斯特地貌约占北半球多年冻土区面积的20%。热喀斯特地貌形成会改变植被、土壤和水文等过程,可能使热喀斯特区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与非热喀斯特区形成差异。目前,尚不清楚热喀斯特地貌...
2024年5月2日,《Movement Disorders》在线发表了题为《丘脑底核电刺激调节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心智理论》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叶铮研究组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邬剑军团队合作完成。该研究通过脑深部电刺激(DBS)与生理物理建模技术,发现丘脑底核(STN)参与人脑的共情功能,在认知心智理论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4年4月29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以“iJAZ-based approach to engineer lepidopteran pest resistance in multiple crop species”为题,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详细介绍了研究团队在棉花中发现的具有广谱应用价值的新型高效杀虫蛋白的分子机制...
2024年4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502组群)包信和院士、傅强研究员团队在反应诱导催化剂表界面结构动态演变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逆水气变换反应产物H2O和CO先后主导氮化钼催化剂的表面活化,导致其表面重构为活性更高的氧化钼和碳化钼结构,进一步增强了催化活性,促进了表面碳化,催化活性和催化剂活化之间呈现正反馈的关联机制。
生物活性陶瓷因生物活性、高生物相容性和出色的可调节特性,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可调控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其释放的离子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节干细胞的功能。因此,利用生物陶瓷材料改进水凝胶体系,有望开发出适用于类器官培养和功能化的基质材料。
2024年4月8日,上海药物所李佳课题组和浙江大学李新课题组合作,以“Deconvoluting nitric oxide–protein interactions with spatially resolved multiplex imaging”为题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Science上发表了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在活细胞内捕捉“气体信号分子NO—底物蛋白”相互作用并具有时空分辨功能的...
2024年4月25日,《通讯生物学》(communications biology)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刘剑峰教授课题组题为“Absence of calcium-sensing receptor basal activity due to inter-subunit disulfide bridges”(分子间二硫键抑制钙敏感受体的组成型活性)的研究论文。
2024年4月25日,华中科技大学龚健科教授课题组与中科院物理所姜道华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double-stranded RNA recognition and transport by SID-1”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解析了线虫系统性RNAi的关键蛋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