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抗病虫害育种 >>>
搜索结果: 1-8 共查到抗病虫害育种 创新中心相关记录8条 . 查询时间(0.582 秒)
本发明涉及调控基因在病原体诱导状况下表达的FGI2启动子及其应用。本发明首次分离到一个能够响应病原体侵染信号,并调节目的基因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所述的启动子对于在病原体侵染状态下调节目的基因的表达以改变植物的抗病性是非常有用的。
本技术属于农业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杂交或转基因等方法提高植物抗虫能力的新方法,通过提高水稻植株中AOC4或OPR7基因的表达来提高水稻对稻飞虱和稻螟虫的抗性。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高产与优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稻飞虱一直是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发展安全有效的稻飞虱控制措施,是保障水稻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抗性品种可以降低稻飞虱的繁殖速度,从而有效控...
本发明涉及水稻广谱抗稻瘟病基因的克隆及分子标记。首次筛选到一份抗性广谱突出的籼稻品种,并进而找到该品种中含有的具有广谱抗病性的显性基因,定名为 Pigm1。基于该基因,可制备抗病能力增强的转基因植物,或制备出鉴定植物抗病能力的分子标记物。本发明还提供了特异性鉴定 Pigm1 的分子标记物。
本技术属于农业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杂交或转基因方法提高植物抗虫能力的新方法。在农业上,虫害问题一直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农业害虫对农药的抗性增加,以及出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考虑,迫切需要开发环境友好、高效、低毒的防治方法和植物抗虫技术。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出现缓解了这一矛盾,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如转基因抗虫大豆,Bt 抗虫棉等。
2022年6月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学研究所合作完成的题为The downside of metabolic diversity: post-ingestive rearrangements by specialized insects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该研究发现专食性昆虫可以利用植物中两种不同代谢通路的产物进...
2020年2月28日,ISME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成树研究组牵头完成的题为Population genomics and evolution of a fungal pathogen after releasing exotic strains to control insect pests for 20 year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使用白僵菌防治...
为进一步优化学科发展,集聚全院资源,加大协同创新力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于2019年开始启动五个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2019年8月1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召开协同创新中心专项进展工作座谈会。李成贵院长主持会议。会上,基因组学育种协同创新中心、作物表形组学协同创新中心、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协同创新中心、林果病虫害绿色防控协同创新中心、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等五个协同创新中心分别汇报了成立以来开展的科研工作、国...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首批59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名单,以贵州大学为牵头单位组建的“西南作物病虫害持续控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批。这标志着我校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获得重要突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