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诊断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肿瘤诊断学 系统相关记录27条 . 查询时间(0.955 秒)
肿瘤的诊断关系到其愈后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是肿瘤疾病治疗的关键策略之一。2023年来以石墨烯量子点、碳点、碳化聚合物量子点等为代表的碳基量子点(CQDs)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尝试得到了广泛的报道。如何厘清当前CQDs在肿瘤诊断应用探索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与机遇是该领域发展的重要课题。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刘卓炜团队与合作者,提出并多中心验证保留睾丸手术的量化评分工具——SAVE评分系统,简化睾丸肿瘤患者行保留睾丸手术的术前评估,让睾丸肿瘤患者的精准诊疗更加客观可行。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外科学杂志》。
cGAS-STING的激活可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光动力疗法(PDT)和光热疗法(PTT)可破坏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导致线粒体甚至细胞核DNA损伤,泄漏至细胞质中,从而激活STING信号通路,引起抗肿瘤免疫反应,已成为一种激活cGAS-STING的新方法。除产生PDT和PTT效应外,一些光敏剂还可产生荧光,用于构建癌症诊疗一体化系统,然而,目前的光敏剂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肿瘤靶向性不理...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专利:用于检测乳腺癌的系统
据统计,2020年全球有超过308,102例新病例被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导致约251,329例癌症相关死亡。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生殖细胞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但治疗方式和预后存在极大差异。生殖细胞瘤具有高度的放射敏感性,全脑放射治疗加肿瘤靶区的高剂量照射被视为标准治疗方式。而对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临床采取最大范围的手术切除,并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级进行适当的术后放射治疗或者...
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生殖细胞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但治疗方式和预后存在差异。生殖细胞瘤具有高度的放射敏感性。全脑放射治疗加肿瘤靶区的高剂量照射被视为标准治疗方式。而对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临床采取最大范围的手术切除,并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级进行适当的术后放射治疗或者化疗。误诊将导致生殖细胞瘤接受不必要的切除,可能破坏不同神经功能和颅脑切除范围之间的平衡,同时可能导致星形细胞瘤和少...
2023年3月28日下午,胃肠健康社区行活动-首都卫生健康系统学雷锋在行动暨北京医学会名医进社区活动走进了东城区北新桥街道。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又称子宫体癌。在发达国家,子宫内膜癌已经占据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在我国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部分发达城市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已是妇科恶性肿瘤第一位。因此实现子宫内膜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迫在眉睫。然而子宫内膜癌细胞学筛查存在病理医师缺乏、诊断难等痛点及难点。
外泌体因来源广泛、结构稳定、包含内容物丰富且在细胞间信息与物质传递中扮演重要角色而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肿瘤诊断标志物,因此,新兴外泌体及外泌体内容物检测技术也层出不穷。近年来,多种基于荧光探针的分析技术被开发出来并成功应用于外泌体miRNA的无损原位分析,但这些方法在外泌体纳米尺度下工作时面临的独特限制因素仍难以解决:在受限空间中,高频布朗运动和碰撞引起非期望的荧光猝灭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导致信号失...
科技日报北京2022年1月17日电 (记者刘霞)据美国《每日科学》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的计算机工程师和放射科医生开发了一个新型人工智能(AI)平台,可分析乳房X光扫描数据中的潜在癌性病变,以确定患者是否应该接受侵入性活检。与之前类似系统不同的是,该人工平台能够准确解释并展示其是如何得出结论的,有助医疗工作者更好地做出决策。
近日,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合作,构建了高精度颅脑MRI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实现了神经外科精准诊断,相关成果连续发表于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以及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等期刊。颅内肿瘤的早期精确诊断有利于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及...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9年全国癌症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肺癌发病人数高达78.4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0.03%和26.99%,居恶性肿瘤之首。近年来免疫治疗领域国内外多个抗PD-1/PD-L1抑制剂问世,随着免疫治疗等创新治疗手段的出现,肺癌患者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涂上凉凉的糊糊,圆圆的、滑滑的“扫把”就开始在你的肚子上、脖子上游走;那一边,屏幕上就出现了阴天里、黄昏中原野的景象:灰白、雾霭,成团如黑漆的,迷茫如远山的森林。专业医生根据这幅画面就会告诉你,哪里可能有病变。然后,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的你,就要去做组织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来确认是否真的有了病变。
物理学院程茜团队发明“多模态光声分子成像和肿瘤诊断系统”,早期肿瘤诊断无创精准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0-09-14 浏览:1306 涂上凉凉的糊糊,圆圆的、滑滑的“扫把”就开始在你的肚子上、脖子上游走。那一边,屏幕上就出现了阴天里、黄昏中原野的景象:灰白、雾霭,成团如黑漆的,迷茫如远山的森林。专业医生根据这幅画面就会告诉你,哪里可能有病变。然后,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的你,就要去做组织活检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