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 植物营养学 >>>
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植物营养学 系统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1.625 秒)
2022年9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植物蛋白结构与功能调控创新团队系统阐述了高水分挤压技术发展历程、机遇和挑战,以及在植物基肉制品研究中的关键核心作用,在深入分析高水分挤压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科学与技术趋势(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薯蓣科(Dioscoreaceae)是单子叶植物分支较为基部的类群,并具有部分双子叶植物的典型特征,对于研究单双子叶植物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科在中国仅分布薯蓣属(Dioscorea L.)1属,约52种1亚种9变种,其中特有种21种。由于生境的极度多样化,该属物种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表现出丰富的形态变异。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植物与功能基因演化项目组利用5个叶绿体片段和2个线粒体...
【目的】 平衡施肥是实现作物高产高效的主要因素,而推荐施肥方法是实现作物平衡施肥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养分专家系统 (Nutrient Expert,NE) 推荐施肥在我国大豆上的应用效果。 【方法】 于2014—2015年在春大豆产区 (东北三省) 进行了21个田间试验,2017—2018年在夏大豆产区 (安徽、江苏、河南) 进行了11个田间试验。所有试验采用当地大豆品种,设置...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协同进化研究组研究人员王波、彭艳琼及其团队在分布于西双版纳的聚果榕上,成对选择隔离蚂蚁的实验组和不隔离蚂蚁的对照组榕果,对营养级联的强度在雾凉季、干热季和雨季的表现进行了检测。实验同时记录了在上述三个季节榕小蜂的产卵活动规律、黄猄蚁的搜索活动规律、蚁巢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以及环境中温度和光照的变化。分析了营养级联效应强度与黄猄蚁和榕小蜂行为活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营养...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植株根系铵吸收特征研究,揭示旱地玉米的氮素营养特征,研究结果为玉米补充氮素营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玉米高产品种“郑单958”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试验模拟了玉米植株生长中的氮素营养环境,研究了玉米幼苗生长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反应;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重点研究了不同供氮状况下玉米根系对NH4+的吸收特征,并与其吸收硝态氮的规律进行了比较;利用实时定量PCR...
[目的] 研究NaCl胁迫下,耐盐和非耐盐品系大麦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反应差异。[方法] 以耐盐品系12pj-118和非耐盐品系12pj-045为材料进行了水培试验。营养液中设定了6个NaCl浓度:0、100、200、300、400、500mmol/L。在大麦苗生长至3叶1心时,取样分析测定叶片中活性氧代谢、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变化。[结果] 随着NaCl...
[目的] 为建立县域早稻氮磷钾施肥类别,探讨多点肥效试验资料的定量分类方法。[方法] 以仙游县26个早稻"3414"设计的氮磷钾肥试验结果为例,探讨不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及其类别间差异显著性。[结果] 对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水平差异较小的县域肥效试验资料,以能使类别间距离空间扩展范围较大的欧氏距离-离差平方和法为最佳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可将26个试验资料清晰地分成3类,分别对应于该县的高产、中产...
[目的] 叶绿体是植物体产生活性氧(ROS)、且对盐最敏感的细胞器,本试验研究了外源壳聚糖对NaCl胁迫下菜用大豆[Glycine max(L.)Merr.]叶绿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期探讨壳聚糖对NaCl胁迫下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方法] 试验于2014年4月至6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基地日光温室内进行。采用蛭石栽培,选用菜用大豆盐敏感品种‘理想高产95-1’(LX)、耐盐品种‘绿领特早’(L...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与短期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室内化验分析和数理统计,研究了河南省不同土壤类型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及交换性钾含量,分别提高24.8%、14.3%、7.8%和24.8%;而对小麦增产效果并不显著。4种不同...
文章综述了水稻营养器官(根、茎、叶)生长阶段的系统划分。在以往形态学和解剖学阶段划分的基础上,整合了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突变体的发现使发育阶段的划分更加准确和完善。从分子水平搞清水稻的结构及发育阶段可以为水稻的高产和稳产提供理论基础。
针对传统专家系统自学习能力差的缺点,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收集了小麦缺素时的田间宏观表现、叶部、茎部、果实症状及引起缺素的原因,由专家进行诊断,将其在诊断过程中输入的可信度值和结论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神经元和输出神经元。在PC机上经过神经网络学习产生的学习结果存入永久性存储器中作为系统知识库的一部分,然后采用MCS-51C进行设计,在单片机上实现了整个系统的诊断功能。通过田间试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