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地质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其他学科 系统相关记录24条 . 查询时间(1.125 秒)
近期,中国科学院高寒生态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格局与过程团队张更新研究员等在中国西藏墨脱县的嘎隆拉山跨越3000米的海拔梯度(图1c),通过对植物、细菌群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与分析,探讨了地质过程和当代环境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基于嘎隆拉山700-3760m 六个垂直植被带(从热带季雨林到寒冷灌木草甸)18个样点的植被调查和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
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自命题普通地质学大纲。
2014年7月2日至4日,“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在上海举行,国内外164个单位的1000多名科学家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吴能友研究员、梁帅研究员等多名学术骨干和青年学生参加。在这次会议上,海陆结合,古今结合,地学和生命科学结合,科学和技术结合。大会采用中文进行交流,为国际学术交流搭建了华语平台。广州能源所有12人次通过口头报告和展板报告的形式交流了研究成果。
以鄂尔多斯CO2地质储存工程区马家沟组地层为人工地热储层,用TOUGH2软件建立以CO2为传热载体的CO2-EGS模拟模型,设计并模拟了5种不同的CO2注入温度(18~42℃)条件下CO2-EGS系统运行特征,分析了CO2注入温度对热提取率和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方案的热量提取率在CO2-水驱替阶段变化区间为6.37~7.9MW,在液相流消失阶段变化区间为6.64~8.68MW。整个C...
对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功能设计等进行了探讨。利用物联网技术,结合RIA技术、WebGIS技术,在Flex Viewer开源框架下,采用开放式设计,实现了适合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的软硬件结合的网络应用系统,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可有效地应用于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预警及数据分析,为防灾治灾服务。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湖泊与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生态恢复对策研究”项目第三课题“东部平原区沼泽湿地与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近期分别在长春和南京召开了沼泽湿地方面四个专题和湖泊方面三个专题研究实施方案的研讨会。
视频:南京师范大学现代自然地理学第25讲 土壤与土壤系统
2011年8月2日,中国地质学会会员管理系统培训班在广州如期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级地质学会的秘书长、相关工作负责人以及中国地质学会工作人员共计50人参加了本次培训班。郝梓国副秘书长主持开班仪式,朱立新秘书长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强调了此次培训班的重要性,指出推广使用会员管理系统、建立会员数据库是学会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会员信息化管理可以提升学会的管理水平,同时提出今后要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对会...
鲁班山矿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大型矿山,属于高瓦斯矿。应用瓦斯地质系统理论,对鲁班山矿煤层瓦斯的生成、储集和保存地质条件和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埋藏深度、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变质程度和煤中水份等是影响鲁班山矿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瓦斯灾害预测应注意这些地质因素,尤其要重视各项地质因素的组合效应。
2010年1月24日,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中科院兰州分院主持,邀请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张耀南研究员负责完成的“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面管理系统开发”课题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
运用文献资料法、改进的熵值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了影响系统总熵变的各因素及其权重,建立了熵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实现耕地系统集约利用的关键在于较好地控制系 统内熵的增长速度,因地制宜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负熵流.认为基于耗散结构的熵流模型是研究耕地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法确定不同地区各指标的权重,可以为耕地系统集约节约提供有效方法.
国内首套地质灾害远程应急指挥系统,近日在河北省启用。该系统以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信息平台为中心,以市级信息平台为节点,具备信息报送、语音通信、视频会议、图像显示及预警预报、综合分析、动态决策、远程会商、综合协调与应急联动等功能,可实现突发地质灾害的快速、协同、有效应对。
4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地表过程集成系统研究”启动会在兰州召开。各项目负责人就项目群的总体设计与项目论证、项目群的实施与组织管理、项目组成员的职责等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顶层设计专家组进行了报告。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丁永建研究员主持了启动仪式。
花岗石石材的放射性水平关系到石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浙江花岗石材的放射性水平调查与系统评价》项目:(1)阐述了浙江天然花岗石石材的产出地质背景,花岗石材的主要品种与特征;(2)按国家有关标准,全面评价了浙江省的花岗石放射性水平;(3)研究浙江花岗石材中放射性核素载体,确定了石材的矿物组成与石材放射性之关系,并研究花岗石材放射性污染的防、降措施和对策。该项目的研究为政府管理部门决策和厂家生产...
该成果借鉴地矿点源信息系统的设计原理与方法,采用“多S(DBS、GIS、CADS、RS、GPS和ES等)”结合与集成技术,充分体现了以主题式关系数据库系统和空间数据库系统为基础,以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管理为核心的设计思路。该成果在室外配备以超轻型便携机和高功能的掌上机为硬件支撑的野外数据采集子系统;在室内则配备以PC-586以上微型机为硬件支撑的整理编图子系统,内含综合整理、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区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