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XPS”相关记录138条 . 查询时间(0.109 秒)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010/15/20201015171215930.png)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在基于XPS的掺镱磷锗酸盐玻璃结构-性能建模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为了解决Yb3+掺杂磷酸盐玻璃的“热壅塞效应”,通过O-1s XPS反演获得的结构单元,建立拥有高拟合度,解析Yb3+在锗磷酸的场强和近邻对称性变化的玻璃结构-性能模型,探究该体系玻璃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为建立“玻璃基因组”提供可靠的支持。相关研究成果...
采用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体对木制品聚丙烯(PP)饰面膜表面进行不同放电功率和处理速度的改性处理后,分别对其表面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Raman)光谱分析,研究等离子改性对PP饰面膜的化学成分和元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拉曼光谱可知,未处理的PP饰面膜表面含有大量的C原子和H原子间摇摆振动引起的振动峰、C原子间伸缩振动和C与H原子间弯曲振动引起的振动峰;
通过对含硫模型化合物和新峪焦精煤中的有机硫含量的分析,对XPS谱图的分峰拟合方法和参数设置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用XPS解析煤中不同形态硫含量时,应按2p3/2和2p1/2劈裂峰分峰方法进行,并设置劈裂峰的面积比约为2:1,裂距为1.18 eV,L-G%相同,FWHM值也相同;限定各有机硫2p3/2峰峰位分别为:硫醇硫醚类硫162.1~163.6 eV;噻吩类硫164.0~164.4 eV;亚砜类...
ITO/Rubrene表面及界面的AFM和XPS研究
XPS Rubrene 化学位移 界面态
2014/3/16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氧化铟锡(ITO)/红荧烯(Rubrene)的形貌和表面、界面的电子态。AFM结果显示,ITO上的Rubrene膜有良好的均匀性。XPS结果表明:C1s谱有3个峰,位于282.50,284.70,289.30 eV,对应于C—Si、C O和C—C键。用氩离子束溅射表面,芳香碳对应的峰值逐渐增大,其他两个峰值迅速消失。随着表面O污染的去除...
选择一种高硫新西兰煤(NXL)作为研究对象,高纯Ar气氛中,以5℃/min的升温速率在管式炉中热解,热解终温为300~1 000℃。用XPS研究煤及不同温度下半焦中氮、硫的赋存形态。将N 1s谱图用Lorentzian-Gaussian拟合分为四个峰:N-6(398.8±0.4)eV、N-5(400.2±0.3)eV、N-Q(401.4±0.3)eV和N-X(402.9±0.5)eV;S 2p谱图...
选择一种高硫新西兰煤(NXL)作为研究对象,高纯Ar气氛中,以5℃/min的升温速率在管式炉中热解,热解终温为300~1 000℃。用XPS研究煤及不同温度下半焦中氮、硫的赋存形态。将N 1s谱图用Lorentzian-Gaussian拟合分为四个峰:N-6(398.8±0.4)eV、N-5(400.2±0.3)eV、N-Q(401.4±0.3)eV和N-X(402.9±0.5)eV;S 2p谱图...
介绍了多碱阴极的特点及其在超二代像增强器中的应用。叙述了多碱阴极进行制作和封接,之后在XPS 分析仪器的预真空室中进行解封并送入仪器分析室进行分析的过程。对多碱阴极不同膜层厚度处各元素原子的百分比进行了XPS 分析。首先对多碱阴极的表面进行宽谱扫描,发现元素之后再针对各个元素进行窄谱扫描,之后进行氩离子刻蚀。刻蚀一定时间后再对多碱阴极表面进行宽谱或窄谱扫描,氩离子刻蚀一直进行到阴极玻璃窗的表面。通...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139/26/2013926165733661.jpg)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程序升温脱附谱研究了NO在清洁和预吸附氧的Cu(111)表面上的吸附和反应.通过改变NO的暴露量和退火温度,在Cu(111)表面可以制备出不同种类的化学吸附氧物种,其O 1s的结合能分别位于531.0 eV (O531)和529.7 eV (O529).表面O531物种的存在对NO的不同吸附状态有着显著影响,同时使得大部分NO吸附分子(NO(a))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分解并以N2...
FTIR和XPS对沸石合成特性及Cr(Ⅲ)去除机制的谱学表征
合成沸石 Cr(Ⅲ) 粉煤灰 FTIR:XPS
2012/4/12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优化的水热晶化法合成沸石,使用XRD,SEM和ζ电位分析沸石产品的组成特性,借助FTIR和XPS等揭示废水中Cr(Ⅲ)的去除机制。合成产品主要为NaP1型沸石,在pH值8~12区间内,ζ电位由-8.72 mV降到-24.46 mV。准二级方程和Langmuir等温线对试验的拟合效果更好,理论饱和吸附量为33.557 0 mg·g-1。FTIR图谱表明—OH和Si—O类官能团在反...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研究了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超分散剂吸附于莠去津颗粒样品表面的电子状态,计算了吸附厚度。结果表明,吸附分散剂后,莠去津颗粒界面的N(1s)和Cl(2p)谱峰强度明显减弱,Cl(2s)几乎消失,C(1s),O(1s)和Na(1s)谱峰强度则明显增强,这主要是分散剂中C,O和Na的贡献,且吸附分散剂后能在莠去津颗...
本工作采用29Si CP/MS NMR和XPS测试方法对硅胶表面接枝季铵功能基团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分析。XPS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硅基季铵化产品的XPS谱中含有Si、O、C、N元素,并出现了以R4N+形式存在的401.26 eV结合能峰,表明硅胶表面已被季铵化。TGA-DTA分析其接枝率为 0.46 mmol/g,同时,本工作采用29Si CP/MS NMR法对接枝机理进行探索研究,得出了接枝的可能...
采用简单的氯胺-T反应制备了碘化的多羟基单壁碳纳米管(SWNTols),发现碘与SWNTols的碳形成共价键.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SRXPS)和光电子能谱(XPS)测量发现,样品的碘的电子结合能与两个具有C-I共价键的参考物——苯的衍生物,完全一致,而与具有离子性质的NaI的结合能不同.这个结果对单壁碳纳米管今后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有实际意义.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铝板/聚丙烯层状复合材料的粘接界面相,提出了粘接界面的化学反应机制.研究发现,聚丙烯(PP)中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时,铝板面上Al 2p、O 1s谱线明显向高结合能端移动,表明PP-g-MAH与铝板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Al-O-C配位键.配位键的形成使界面粘接强度明显提高. PP中不含PP-g-MAH时,铝板面上Al 2p、O 1s谱线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