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ENERGY”相关记录2717条 . 查询时间(0.234 秒)
2024年9月25日,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文汇教授课题组在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中科院一区期刊,IF=16.3)在线发表了“Study on how the digital economy affects urban carbon emissio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并阐明了绿色科技创新在其中的作用机...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钱伟行副教授指导2020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方铭宇、2022级电气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张浩诚、仇筱,以及2022级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包琪玮等在国际权威期刊《Applied Energy》上发表论文《DGImNet:A Deep Learning Model for Photovoltaic Soiling Loss Estimation》(如图1所示)...
2024年8月29日,环境学院王强教授课题组完成的综述论文“Doping engineering of Cu-based catalysts for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to multi-carbon products”在环境类顶尖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一区TOP,影响因子:32.4)上发表,本论文的第一作者...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课题组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上发表研究成果(图)
氯代 有机污染物 电催化技术 地下水 环境治理
2024/6/7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辉教授课题组完成的研究论文“Enhanced pulse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ve-oxidative degradation of chlorinated organic pollutants based on a synergistic effect from Pd single atoms and FeCo2O4 nanowi...
地壳的中深层和深层蕴藏着巨量的地热资源,足以满足人类数千年的用能需求。然而,有效可靠的开发技术缺乏,阻碍了该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传统的“取水用热”地热开发利用技术可能导致二次环境问题,容易引发地下水位降低、地表沉降、管道/设备腐蚀结垢及地面环境污染等问题;用于开发干热岩热能的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推进缓慢,人工造储、井下井间连通困难和易于诱发地震等问题一直未能获得有效解决。2024年来,重力热...
随着便携式设备和电动汽车对高体积能量密度的智能可逆储能的需求提升,迫切需要开发经济而安全的可充电电池。与锂硫电池相比,镁硫(Mg-S)电池具有更高的理论体积比能量密度(3221 Wh L-1),且地球中镁金属和硫单质的储量丰富。与锂金属电极相比,金属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不易形成枝晶。然而,Mg-S电池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受到S/MgS的电子/离子绝缘性质、体积变化大以及可溶性多硫化物(MgSx,...
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Energ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图)
Energy 锂离子 电池 膨胀
2024/8/13
浙江农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胡勇教授团队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图)
碳包覆 Cu5Zn8合金 核壳纳米棒阵列 超稳定 锌负极
2024/3/19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胡勇教授等人在国际顶尖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中科院1区Top,IF=27.8)在线发表题为《分层亲锌纳米棒阵列通过先捕获后填平沉积实现超稳定锌负极》(Arrays of hierarchical zincophilic nanorods with trapping-and-leveling deposition for ul...
与插层型锂离子电池(LIB)相比,转换型锂硫(Li-S)电池因为其高理论能量密度(2600 Wh kg-1)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缓慢的反应动力学和锂金属枝晶生长等问题阻碍了锂硫电池的进一步应用。硫正极的多步转化反应涉及电极/电解质之间一系列Li+的交换,这些反应也亟需克服脱溶剂和电荷载体扩散的能量势垒,这导致了缓慢的转化动力学以及多硫化物中间体的积累。
近日,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胡茂副教授联合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在国际著名期刊 Energy(中科院1区,IF: 9.0)上发表题为“Insights into the kinetics, thermodynamics and evolved gases for the pyrolysis of freshly excreted and solid-liquid separ...
合成气是以一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为主要组分的气体,其来源广泛,可由煤、焦炭、有机废弃物等气化产生,也可由天然气和石脑油等轻质烃类制取,还可由重油经部分氧化法生产,既可用作化工原料,又是部分化工业的尾气。生物转化合成气主要由产乙酸菌通过Wood-Ljungdahl途径转化为醇类和其他附加值的生物产品。合成气发酵工艺生产乙醇和其他生物化学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微生物菌种、发酵策略、气液传质效率、反...
Low surface energy self‐polishing polymer grafted MWNTs for antibacterial coating and controlled‐release property of Cu2O
antibacterial coatings carbon nanotube controlled-release propert functionalization of polymers
2024/1/11
Marine biofouling had been a headache when engaging in marine activitie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dealing with this problem was to apply antifouling coatings. But now a single ant...
近日,潍坊学院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杨帆博士与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傅雪薇副教授合作,在Energy Storage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Fibrous materials for interface engineering in durable and shape-customizabl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的学术论文,Energy Storage ...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杨国详在催化领域顶级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A+++) 发表研究论文(图)
杨国详 催化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电镀废水
202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