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水蚀相关记录33条 . 查询时间(0.052 秒)
太阳系中的水主要以固态冰的形式存在,在其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水主要以羟基和/或水分子的形式赋存在一些碳质球粒陨石的含水矿物中,但尚未有液态水的发现。为了揭示碳质球粒陨石中水的液体存在形式,Akira Tsuchiyama教授团队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计算机纳米断层扫描成像和带冷冻样品台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含水蚀变碳质球粒陨石Sutter’s Mill进行了系统分析。该团队在方解石晶体的纳米包裹体中发...
内蒙古农业大学耕作学课件第八章防水蚀1。
内蒙古农业大学耕作学课件第八章防水蚀2。
本文以黄土高原陕北神木六道沟流域为例,综合考虑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下垫面因素和土地利用类型,在GIS平台上,进行制图综合生成284个不同的生态单元个体,这些单元体可以划分成83类,而较为重要的有16类,分析、计算了各主要生态单元类型的侵蚀模数;再通过全流域各类生态单元侵蚀模数的组合,模拟了全流域在雨强为2 mm/min和1.5 mm/min的场降雨土壤水蚀模数。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预测不同雨强的流...
地形是影响地表水文和土壤侵蚀的主要环境因素,坡度、坡长和LS因子是土壤侵蚀模型的重要参数。该文以第四次全国土壤侵蚀普查项目为依托,在ANUDEM软件环境中建立25m分辨率文地貌关系正确的DEM(Hydrologically Correct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Hc-DEM),提取了坡度、坡长并计算了LS因子,对中国主要水蚀地区的土壤侵蚀地形因子的空间及统计特征进行了分...
水蚀风蚀交错带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最严重地区,该地区立地条件复杂,土壤质地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对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该文选取土壤质地为立地条件的主要参考因子,利用便携式CO2分析仪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立地条件下2种典型灌木(柠条和沙柳)土壤呼吸特征进行了连续2a的野外对比研究,分析不同立地条件下灌木林地土壤呼吸之间的差异,阐明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
为阐明施肥通过增加植物同化能力,是否可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氮(DON)为目的,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黑麦草生长农田DOC及DON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施氮或施磷,均能提高黑麦草冠层和根系生物量,且施氮水平与黑麦草冠层和根系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施磷对土壤DOC含量影响相对较小;土壤DOC含量随施氮水平增加呈现减少趋势,0~20 cm土层土...
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持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中国主要水蚀区水土流失过程与调控研究”于2011年1月16日至20日期间,分别在杨凌和北京召开了2010年度总结会。会议邀请了科技部“973”项目咨询专家、项目指导专家组成员和领域专家,科技部和主管部门以及水保所领导莅临指导。
为明确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区植被构建的岸生植物物种根系特征与土壤抗水蚀之间的关系,对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 Per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 Nakai),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L.f.) R. Br.),香附子(Cyp...
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于2009年9月下旬测定了六道沟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地上生物量以及土壤水分含量和养分含量,研究了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小流域植被地上生物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六道沟小流域主要植被地上干生物量在177~2207 g·m-2;其中,玉米、谷子、弃耕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和灌木地的地上干生物量分别为2097~2207、518~775、248~578、280~545、177~...
针对土壤水蚀过程,从其影响因素和环境效应产生的基本原理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土壤水蚀是一个"受动"或"次生"过程,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土壤水蚀的发生、发展也会影响本地和异地环境系统,表现出一系列环境效应。针对土壤水蚀环境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蚀过程对土壤质量、植物生产力与植被恢复、非点源污染风险、碳循环及全球变化的影响等方面。土壤水蚀环境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从"水"、"土"、"气"...
2009年5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黄土区多尺度小流域土壤水蚀动态过程模拟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在水院召开。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农学院终身教授杨秀生、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助理David Nigel Warrington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留学生受邀出席了会议,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
利用数码照相和处理技术, 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坡面表土砾石覆盖度和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在陡坡坡面上, 坡面中部砾石覆盖度最大; 在缓坡坡面上, 砾石覆盖度沿坡面呈总体降低趋势. 砾石覆盖度与坡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砾石粒径沿坡面有总体降低的趋势, 砾石粒径随坡度增加而降低. 坡面砾石平均粒径介于6~20 mm之间, 粒径>50 mm的砾石在坡面的数量很少. 砾石在坡面...
改进投影寻踪法是一种基于改进单纯形法直接优化投影寻踪法的投影函数和投影方向的一种新方法。应用改进的投影寻踪法,建立了水蚀荒漠化等级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将水蚀荒漠化等级的多维分级指标综合成一维投影值,根据投影值与经验等级值的函数关系可对水蚀荒漠化样本集进行合理分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直接由样本数据驱动的改进的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用于水蚀荒漠化等级评价简单可行,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应用性,可操作性强,...
本研究课题通过对强度水土流失区植被的调查分析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首次发掘出类芦、斑茅两个用于水土保持的优良乡土草种。研究表明,在强度水土流失区,采用类芦、斑茅为主栽草种的植物综合治理技术,能快速覆盖地表,类芦、斑茅植株高大、茂密,当年高生长可达2.0m以上,冠幅达1.5m左右,能快速改变水蚀荒漠化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为芒萁等乡土物种的大量侵入繁衍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二至三年能在强度水土流失区形成以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