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放射医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放射医学 双源CT相关记录33条 . 查询时间(0.32 秒)
研究足踝双源CT检查中伪影识别对痛风诊断的临床价值。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诊断为痛风患者58例为病例组,男57例、女1例,年龄18~69(39±13)岁。对照组收集同期因运动损伤来诊,明确排除痛风患者37例,男36例、女1例,年龄为16~76(34±14)岁。两组均行单侧足踝部双源CT扫描,病例组选取患侧/症状重侧。并利用痛风软件(Dual-Energy Gou...
探讨第3代双源CT能谱纯化Sn100 kV超低剂量扫描与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比在乳腺及肺联合筛查中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行第3代双源CT Sn100 kV胸部超低剂量扫描的女性体检者为实验组,另选取40例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机行低剂量胸部CT筛查的女性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扫描方案乳腺和肺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探讨心电门控双源CT血管造影(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DSCTA)在右心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 DORV)形态解剖学方面的应用,并与超声心动图比较,讨论DSCTA诊断DORV的优势。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心脏外科经手术证实的57例DOR...
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最佳重建时相及其与心率的相关性。方法 163例患者接受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选择自动化最佳舒张期和最佳收缩期重建模式,按美国心脏协会(AHA)分类指南将冠状动脉树分为15个节段,分3级评价图像质量。分析冠状动脉成像重建的最佳舒张期和最佳收缩期时相位置,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其与心率的相关性。结果 163例患者平均心率为(69.3±14.6)次/分,...
探讨双源C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浓度(双低)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C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160例疑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行CCTA检查,将80例BMI<25 kg/m2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70 mg I/ml-80 kV组(A组)、350 mg I/ml-120 kV组(B组),另80例25≤BMI<30 kg/m2的...
评价Stellar光子探测器双源CT大螺距泌尿系排泄期成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100例患者行Stellar光子探测器双源CT大螺距泌尿系排泄期成像扫描(管电压80 kV、参考管电流92 mAs、开启CARE Dose 4D及CARE kV,螺距3.0,滤波反投影图像重建)(A组),另100例患者行普通双源CT大螺距泌尿系排泄期成像扫描(管电压100 kV、参考管电流140 mAs、开启CARE...
比较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和非门控大螺距扫描在主动脉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连续搜集50例(A组)临床可疑主动脉夹层或者夹层术后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再连续搜集50例(B组)进行非门控大螺距扫描。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后计算均值,并记录测量值和辐射剂量。应用非参数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2组患者的总体图像质...
传统CT诊断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尤其是骨髓、肌腱和韧带等病变的价值有限。随着性能的改进及对辐射剂量的有效控制,第二代双源CT(DSCT)已初步在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在骨髓、肌腱和韧带病变以及痛风石检出中显示了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对第二代DSCT双能量成像的原理,其在骨骼肌肉系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及存在问题与不足等予以综述。
采用双源CT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容积在心动周期中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方法 采用64层双源CT扫描1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6名正常人的心脏,利用心电门控技术,以5%R-R间期为时间间隔重建21个时相图像。应用心功能评价软件手动勾画各层面的左心室轮廓,计算21个时相左心室容积,绘制左心室容积-时间曲线,比较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与正常人左心室容积-时间曲线差异。结果 正常人容积-时间曲线的形状及变化规律...
探讨基于原始数据域的迭代重建(SAFIRE)算法与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 对置入模拟左、右冠状动脉的仿真体模,采用两组管电压(100 kV、120 kV)行双源CT检查,对冠状动脉原始图像在工作站上分别进行FBP及SAFIRE两种算法的图像重建,对不同管电压及不同管电流组内图像质量指标SNR、CNR、CT值标准差进行t检验;相同管电压不同重建算...
探讨双源CT(DSCT)半自动Simpson和半自动3D法对不同心率(律)个体左心室功能分析的准确性及应用限度。方法 连续84例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的患者,依据心率(律)分为3组(A组:心率≤75次/分,31例;B组:心率>75次/分,36例;C组:心律不齐,17例)。采用第二代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进行扫描(30%~80%R-R间期),分别用半自动Simpson法、手动矫正Simpson法和...
探讨双源CT非心率控制低剂量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 方法 前瞻性收集94例患者进行双源CT非心率控制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由2名放射科医师利用双盲法以5分法评定系统对冠状动脉15支分支血管的成像质量,图像质量≥3分认为可满足影像学评价要求;分析平均心率、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评估2名医师评价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并计算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评估双源CT双能量线性混合(LB)和非线性混合(NLB)图像显示肝癌病灶的能力。方法 对30例肝癌患者行肝脏双能量CT扫描,并将140 kV和80 kV两种能量图像进行融合,生成0.3LB、0.5LB、0.7LB、NLB1(λ=80 HU,ω=400 HU)、NLB2(λ=150 HU,ω=200 HU)和NLB3(λ=80 HU,ω=200 HU)图像,比较肝动脉期6种混合能量图像和80 kV图...
通过对比分析经济型PET/CT双源CT异机融合的图像质量,探讨异机融合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9例可疑肿瘤或肿瘤复发转移患者行经济型PET/CT的PET与双源CT图像融合,并与同机融合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种方法均检出原发灶和转移灶共46个,异机融合图像质量优于同机融合(χ2=14.743,P<0.001)。 结论 双源CT与经济型PET/CT异机融合,方便实用,优势互补,可提高图...
大螺距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