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 农业数学 农业气象学与农业气候学 农业生物物理学 农业生物化学 农业生态学 农业植物学 农业微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 农业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农业基础学科 系统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1.421 秒)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草学会理事长南志标,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的支持下,兰州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新疆农业大学设立了新疆研发中心。2023年9月17日上午,新疆研发中心的授牌仪式在新疆农业大学行政楼第四会议室举行,新疆农业大学校长蒋平安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綦群高主持会议。
2023年7月28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普诺·白玛丹增和国际林业研究中心-世界农用林业中心(CIFOR-ICRAF)首席科学家Fergus Sinclair先生为云南省国际联合创新平台“山地农业联合实验室”(山地农业生态系统国际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山地农业联合实验室’)”揭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CIFOR-ICRAF双方40余人出席揭牌仪式。该实验室于2023年6月30日获得...
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是进一步大幅度提高产量的关键途径。当前作物光能利用效率一般小于1%,远远低于C3和C4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的理论最大值。长期以来,研究组致力于探索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的新途径。
农业干旱是指由于降水不足和蒸发过度而导致的土壤水分亏损,在生长季会影响作物生产和生态系统功能。2021年春末夏初,中亚大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农业干旱,对农业和畜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这引发了人们对农业干旱的成因及其未来可能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2021年的中亚极端农业干旱并非一次偶然事件,在过去30年中,受当地温度持续升高和降水减少的影响,中亚土壤湿度在生长季初期显著降低,农业干旱加剧,令该地区面临严...
“黄土高原关键生态过程联网观测系统”(以下简称“联网观测系统”)是水土保持研究所公共的野外观测平台,在全所科技发展规划框架下,充分运用自动化、信息化、精准化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开展多源、多尺度、多过程的生态观测,通过动态规划、分步建设、规范运行和共享利用,建成覆盖黄土高原并逐步向全国扩展的生态过程观测网络,支撑水土保持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科技发展。
李凤民,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62年10月生于河北新乐。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6年受聘我国农业生态学领域首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牵头获得本领域首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1),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2010);兰州大学萃英学者特聘教授(2007)。
中国农业科学院武清转基因生物农田生态系统影响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试验站”)是首批被命名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之一(农科院科[2009]293号)。试验站位于天津市武清区梅厂镇周庄村,地处北纬39°21′,东经117°12′,地势平缓,海拔6.3米,距天津市区50km,北京市区70km,交通便利。
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站长:王和洲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段爱旺研究员。
潘庆民,1997.9-2000.7山东农业大学博士;1994.9-1997.7山东农业大学硕士;1985.9-1989.7山东农业大学学士;2003.1-至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2000.7-2002.1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1989.7-2000.7山东农业大学讲师,助教,副研究员。研究兴趣:植物生态学,农业生态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