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农学总论 桑叶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0.062 秒)
探明桑轮纹病发生区冠层内叶表面微生物多样性、结构组成和功能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快速筛选控制桑轮纹病病原菌(Gonatophragmium mori)潜在的拮抗微生物。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冠层上部和下部叶片上表面和下表面细菌相对丰度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多样性指数(Shannon)上,冠层上部叶片是冠层下部叶片的1.26倍,冠层内叶片上表面是下表面的1.49倍。2)在结构上,冠层下部叶片的...
:γ-氨基丁酸( γ-aminobutyricacid,简称GABA)是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 质,也是广泛地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与逆境胁迫有关的非蛋白氨基酸。实验探索出了适合桑叶的测 定方法为比色法,利用AlCl3有效去除桑叶中的水溶性色素后,采用分光光度法准确地测定桑叶中GABA 的含量。同时,对目前生产上主要栽种的23 个桑树品种的GAB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显...
目的] 采用复合酶法提取桑叶中多糖。[ 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酶的浓度、酶作用的时间、酶作用的温度以及 酶作用的pH 值对桑叶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 通过复合酶法提高了桑叶多糖的提取率。[ 结论] 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温度50℃、pH 值为4 .5 、酶用量1 .0% 、提取时间1 h ; 提取桑叶多糖的收率可达14 .32% 。
[目的]为桑叶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种型号的大孔树脂进行纯化试验,利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的方法,研究大孔树脂纯化桑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D140型大孔树脂能更有效地纯化桑叶总黄酮。当上样浓度在1.041~3.122 mg/ml范围内时,桑叶总黄酮的回收率较高。上样速率为1、2 BV/h时,总黄酮回收率较高。上样体积为4.5 BV时,树脂基本达到动态饱和吸附。当乙醇浓度为7...
基于NaOH 碱性介质中铁氰化钾可以直接氧化芦丁和桑色素产生化学发光,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柱,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桑 叶中芦丁和桑色素含量。结果表明, 芦丁和桑色素浓度在1 .0 ×10 - 2 ~1 .0 ×10 - 6 g/ ml 和1 .0 ×10 - 4 ~1 .0 ×10 - 6 g/ ml 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 S/ N=3) 为1 .0 ×10 ...
[目的]为桑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甲醇提取桑叶总黄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并通过稳定性、 重复性、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检验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重现性,分析了白桑不同种质资源桑叶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结果] 标准液及 供试液均在505 nm 处有最大吸收。重复性、精密度、回收率试验的RSD 值分别为0.95%、0.67%和1.3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 含量测定...
[ 目的] 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叶位桑叶品质的影响。[ 方法] 用200 mg/ L 天丰素和缩节胺处理桑树选792 , 测定不同叶位桑 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脂类的含量。[ 结果] 200 mg/ L 天丰素处理的桑叶可溶性糖含量以第4 叶位最高, 其次是第1 叶位;200 mg/ L缩节胺处理的桑叶可溶性糖含量以第11 叶位最高, 第1 叶位最低。天丰素处理的第1 叶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