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冶金工程技术 >>> 冶金物理化学 冶金反应工程 冶金原料与预处理 冶金热能工程 冶金技术 钢铁冶金 有色金属冶金 轧制 冶金机械及自动化 冶金工程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冶金工程技术 RH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08 秒)
RH真空过程形成与扰动分析     RH  真空过程  扰动分析       2014/3/25
在分析150 t RH真空泵的硬件构成与制约真空关键参数的基础上,描述了RH抽真空的宏观物理过程。借助焓-熵热力学方程真空形成过程深入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冶金抽真空过程的微观机理提供了依据。结合现场试验,总结了RH常见涉及真空过程的扰动因素。
RH真空精炼炉脱气工艺分析     RH精炼  真空脱气  脱氢  脱氮       2014/3/28
结合生产实际数据,分析了RH真空脱气工艺过程。如要求[H]≤1.8×10 -6,需真空处理9min;当要求[H]≤1.5× 10 -6时,冬、春季节RH处理时间为≥11min,夏季则为≥12min,秋季应为≥13min;RH脱氮率约为23%,且在脱气超过8 min时RH脱氮出现拐点,延长真空处理时间对脱氮影响不大。
结合实际生产数据,分析了转炉终点控制对RH真空脱碳的影响,分析认为,冶炼超低碳钢时,转炉终点碳含量≥0.05%,需要进行RH强制脱碳;终点碳含量≤0.04%时,可以进行RH自然脱碳,也可以在出钢过程中进行最大810kg的微碳锰铁(锰含量80%)合金化操作。底吹氩2min降低钢水氧活度约190×10-6。没有底吹终点钢水碳含量不均匀,均匀性相差0.01%~0.02%。
济钢第三炼钢厂采用中薄板坯铸机(ASP)生产超低碳钢,利用LF-RH/TCOB精炼工艺解决了钢水的可浇性及钢水 中[C]等成分的控制问题。通过确定精炼过程中各阶段的提升气流量、钢包渣系及TCOB吹氧脱碳处理氧枪参数等,对关键 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实现了连续浇钢6炉以上,成品碳含量[C]<50×10 -6,全氧含量可达到30×10 -6以下。
为抑制RH精炼过程中熔渣中高熔点镁铝尖晶石和铁铝尖晶石相的析出以减轻浸渍管粘渣,基于分子离子共存理论,建立了CaO-SiO2-MgO-Al2O3-FeO-CaF2-MnO七元精炼渣系结构单元作用浓度的计算模型,计算了高熔点相的作用浓度,分析了熔渣组成对高熔点相作用浓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RH精炼渣的碱度(CaO/SiO2, w)在4.0~5.0, CaO/Al2O3(w) 为1.5~2.0, M...
介绍了现代高效RH 工艺技术功能设置及模型设置概况,RH 的主要功能有脱气、轻处理、自然脱碳、强制脱碳等。同时介绍了双工位RH 精炼站的设计特点,双工位RH 精炼站设2 个处理工位、1 套共用的真空泵系统和合金加料系统;每个处理工位配备1 套多功能顶枪系统;并可快速更换真空罐(<1 h)。生产实践表明,RH 的生产率可以根据不同的钢种提高20%~40%,日处理炉数达到40 炉以上。
由于炼钢厂转炉蒸汽大量放散,对RH真空精炼炉使用转炉蒸汽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通过采取提高余热锅炉运行压力、增大蓄热容积、转炉汽化装置“一机两用”、改善蒸汽品质、恒定供真空泵的蒸汽压力等措施,转炉蒸汽能够充分得以利用。蒸汽平均回收量按50 t/h计算,每年可创经济效益2 000万元,减少外排烟气量2.8×108 m3。
RH精炼炉软水密闭循环水冷却系统由表面蒸发式空冷器、脱气罐、循环水泵、定压补水、自动加药装置等组成。针对系统要求节水、安全用水、设备布置场地狭窄等特点,设计采用了表面蒸发式冷却器及集成冷却和冷却水系统,在空冷器出水总管设置脱气罐,解决了系统积气问题,并采用了完善的事故保安措施。应用表明,系统运行安全稳定,供水温度可控制在40℃以下。
在热力学和传输现象的基础上研究了RH-钢包系统中的定向环流. 结果表明, 真空度稳定时, Q∝H^1/3G^1/3D^4/3;真空度变化时, Q∝G^1/3D^4/3「ln(p1/p2)」^1/3.
考虑RH真空槽与钢包的整体性, 从RH上升管吹Ar这一基本现象着手, 建立了描述RH装置内钢液流动行为的三维数学模型, 考察吹Ar量和浸渍管参数对RH装置内钢液流动和循环流量的影响.
在研究RH精炼装置内钢液湍流场的基础上,结合RH内钢液的脱碳机理,建立了描述RH装置内钢液流动与脱碳过程的耦合数学模型,利用现场数据验证所建立的模型,在此基础上,用此模型来考察操作参数对RH真空脱碳过程的影响,为工艺优化提供依据和指导.
#RH工程是经国家经贸会批准,作为宝钢股份公司重大技改项目,在第一炼钢厂内增建的一套大型的真空环流脱气精炼装置,公称容量为300吨。 本工程具有下列独创性:1, 整个工程以中方为主,点菜式引进,由中方进行技术总集成的大型项目,这在国内同系统及集团公司内尚属首次;2, 项目可研投资为3.98亿,实际使用为1.96亿;3, 采用当代先进的RH技术装备并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专利一项、大技术创新十项);4,...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