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植物细胞学 Cell”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187 秒)

重磅!Cell!山东农业大学李传友教授团队破解世纪难题(图)
植物再生 细胞损伤 再生因子 REF1
2025/3/11
“是什么控制着器官再生”,这是Science杂志在2005年创刊125周年之际提出的125个人类未知的重大科学问题中最重要的25个科学问题之一。近日,山东农业大学李传友教授团队在植物再生领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发现细胞受伤而产生的再生因子REF1,是引发组织修复和器官再生的原初受伤信号分子,在植物再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在植物转基因、基因编辑领域有巨大应用价值。北京时间2024年5月22日,国际...

《Cell Reports》刊发汪松虎团队叶绿体降解机制的最新进展(图)
叶绿体 降解机制 胞吞作用 网格蛋白
2024/1/18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汪松虎教授课题组在《Cell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Stress-induced endocytosis from chloroplast inner envelope membrane is mediated by CHLOROPLAST VESICULATION but inhibited by GAPC”的研究论文,解析了来自叶绿体内膜(chloroplas...

2023年7月15日,The Plant 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组与南京农业大学杨东雷、王振兴合作撰写的题为“D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s in plants”的综述。该论文系统总结了植物细胞核中五类DNA依赖的RNA聚合酶(Pol I, II, III, IV,和 V)的最新研究进展。

2023年7月15日,The Plant 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组与南京农业大学杨东雷、王振兴合作撰写的题为“D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s in plants”的综述。该论文系统总结了植物细胞核中五类DNA依赖的RNA聚合酶(Pol I, II, III, IV,和 V)的最新研究进展。

生物体基因组不断受到内源(如复制错误、活性氧等)和外源(如紫外线、高温等)损伤因素的挑战造成DNA损伤。为了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与稳定性,生物体必需启动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s,DDR)系统进行DNA损伤修复以维持物种正常生长和繁衍。植物由于固着的生长方式,长期生长在复杂的环境中,DNA修复机制尤其重要。然而,DNA损伤修复蛋白如何定位于DNA损伤位点?以及不同的修复...


近日,国家重点实验室崔富强副教授以“Ectopic expression of BOTRYTIS SUSCEPTIBLE1 reveals its function as a positive regulator of wound-induced cell death and plant susceptibility toBotrytis”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The Plant Cell》...

下胚轴顶端弯钩内外两侧细胞的差异性生长对于弯钩的形成非常重要。顶端弯钩的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精密调控,其中激素乙烯是弯钩形成的关键调节因子,而弯钩内外两侧生长素的不对称性分布是造成差异性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微管 (microtubules )作为植物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员之一,在维持植物细胞形态和调控细胞生长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其功能受到多种微管结合蛋白 (microtubule associated...

高等植物进化出能长距离运输水和矿质营养的导管结构,这为植物向陆地扩张以及繁荣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木质部导管是由一系列两端穿孔的导管分子死细胞相互连接而成的连续管状结构。一般认为导管分子是从管胞进化而来,这两类细胞合称为管状分子(tracheary element, TE),它的分化过程受到严格的时空调控。目前的研究表明木质部细胞的分化命运是由一些主导的转录因子(主要是NAC家族转录因子)和次级转录...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与环境适应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向凤宁教授团队在植株再生调控机制上取得重要突破。相关研究结果以“The Type-B Cytokinin Response Regulator ARR1 Inhibits Shoot Regeneration in an ARR12-Dependent Manner inArabidopsis”为题,发表于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The Pla...

2020年3月12日,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立新教授课题组及合作者在光合作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阐明了相分离驱动叶绿体内蛋白分选的新机制,推动了蛋白转运机理的进一步深入,揭示了相分离的重要生理意义,而且对于探讨叶绿体的生物发生、光合器官的建成和功能调节以及真核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成果以“Liquid-liquid phas...

2018年7月2日,植物学顶级刊物《The Plant Cell》(植物细胞)在线发表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张敏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CD1 associates with FtsZ filaments via the membrane-tethering protein ARC6 to guide chloroplast division(MCD1通过膜蛋白ARC6与FtsZ系统互作进而引导叶绿...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彩吉教授在Cell子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撰写文章总结植物ESCRT复合物功能研究进展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高彩吉教授 Cell子刊 植物 ESCRT复合物
2017/9/13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青年千人高彩吉教授在Cell出版社的著名综述系列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Plant ESCRT Complexes: Moving Beyond Endosomal Sorting”的综述论文(http://dx.doi.org/10.1016/j.tplants.2017.08.003,影响因子为11.911)。该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植...
2016年6月17日,四川农业大学2010级博士研究生梁越洋同学在植物领域里的顶级学术刊物《植物细胞》 (The Plant Cell)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SMAX1-LIKE7 signals from the nucleus to regulate shoot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 via partially EAR motif-independent mec...
中山大学王宏斌副教授在The Plant Cell杂志发表论文解析水稻天然免疫识别机制
中山大学 王宏斌副教授 The Plant Cell杂志 发表论文 水稻天然免疫 识别机制
2012/11/2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宏斌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在植物天然免疫识别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两个能够同时识别真菌与细菌的病原相关分子,并引发天然免疫反应的水稻膜蛋白受体。这一研究成果在The Plant Cell, Vol. 24: 3406–3419, August 2012正式发表。The Plant Cell杂志是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学会出版的生命科学领域著名学术刊物,在SCI植物类非评论性...